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新型观测平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自主可控海洋数字孪生系统”、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高压消声舱”……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展商数量显著增加、创新技术和成果层出不穷、论坛演讲重磅嘉宾云集,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源源不断注入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

中国海油的“深水舰队”汇集了包括科研院校全力攻关的多项领先科技成果,图为“海洋石油286”深水工程船模型。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海洋高校院所科创力量云集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著名高校,与中国海博会及深圳渊源深厚。今年超过20家哈工程大学校友企业组团参展,带来众多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如中科探海的多频三维合成孔径声呐,打破国外垄断,是全球两家商用产品供应商之一。深圳志蓝技术自主研发的“水下通信导航系统”,集最先进水声通信和水声定位技术打造,正加快全球布局,得到广泛应用。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本届中国海博会,参展的高校和研究院所云集。既有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先进院、国家预报中心等“国家队”,也有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老牌”涉海名校,还有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家研究生院、江苏海洋大学、南方海洋实验室等近年来向海洋进军的生力军。
中国海博会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地、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地,推动产、学、研、用、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鲜活案例不胜枚举。他们的参展呈现了海洋前沿科技“中国智造”的大“秀”。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与中海辉固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中国海油的“深水舰队”汇集了40余项国内外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不少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力攻关的结晶。
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带来了海底地震仪、“海上烈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采水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成果落地、产业化应用。该校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永顺说,2020年首次参展以来,该校通过中国海博会和媒体联动宣传,得到充分展示。中国海博会作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展示平台,作用非常重要。
“海洋科研人”积极贡献智慧之光
从中国海博会的展览到论坛,再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海洋科研人”同心协力,贡献智慧之光。本届中国海博会上,20余场论坛都是重量级的,有超过100位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学者参加。
中国海洋大学牵头主办的“蓝色牧场与深远海养殖发展战略论坛”,由麦康森、包振民、林鸣、陈松林、王军成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主办的“海洋未来装备产业展望论坛”,哈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的知名专家,纵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海未来产业。
他们的建言献策,对助力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强化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将起到积极作用。
“顶天”“立地”完善海洋创新生态链
在海洋创新生态链中,高校和院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顶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立地”促进地方产业需求和发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是哈工程大学所属校企,其运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园,引进海洋科技型企业200余家,搭建创新载体28个,2023年6月新上榜科技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南方科技大学承办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系列活动等,有力提升了深圳海洋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参与的首个科技部重点研发海洋科技类专项,是深圳市“十三五”期间高分通过验收的首个国家级海洋科技专项。
中国海博会期间,2023深圳市海洋产业招商大会现场签约13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了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与深圳达成合作意向,这将为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澎湃活力。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一间中国的房间》】#鹏友读书笔记打卡#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

【《摘星回家》】#手绘鹏城新年#2022年在深过春节,有感而画。 除夕看春晚,节目中航天员王亚平的女儿,对着在中国空间站的妈妈喊:"妈妈,给我摘颗星星回来"。女儿盼望着妈妈摘星回家…… 接着从新闻发布会得知有本土新增病例,喜庆的氛围里顿时夹杂着紧张的气氛。得知从事医护、公共卫生的亲戚朋友,他们取消休假,全员待命,并在新闻视频里看到医护人员、流调员、社区义工、海关等……忙碌的身影。 因突发的疫情,让大家回家团聚变难了。“回家”是每年春节的主题,这些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他们放弃了与家人春节团聚,努力得“摘星”,为了能让我们安心回家过年。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