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怎样的城市体育性格?11月17日,深圳在十五运会21城体育性格发布会上不仅展现了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性格特质,更是在实力基础、科技硬核、国际风范、文旅热城四个维度上,吸引了众多关注。深圳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努力打造赛事之城和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接下来将力推票根经济,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消费模式。

2024年人均体育消费4093.96元
近年来,深圳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文体旅游娱乐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综合考虑赛事类别、社会影响力、办赛投入和商业价值等因素,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办赛热情。

据统计,2024年深圳市体育产业总产出2115.66亿元,同比增长10.8%;2025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深圳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736.38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4093.96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8%。全市已经建成了各类体育场地4.6万余个,较2020年增加66.9%,拥有覆盖全市、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项目齐全的场地设施体系,为承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提供了保障。
十五运会深圳科技含量拉满
在十五运会赛场上,深圳赛区的科技感拉满。深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创优势,让科技产业产品赋能体育赛事,让体育赛事为产业产品创新提供丰富场景。
深圳赛区以科技办赛为核心,围绕赛事场馆和火炬传递、闭幕式展演等重点应用需求,将最新科技产品创新技术融入办赛的全链条全过程。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1月15日上午进行的深港马拉松赛事。这场跨越深港的比赛采用人脸识别、手环定位、计时计分三重核验机制,实现了“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无感通关。在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中,使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完成自主点火交接。而全运会赛事中应用的数字孪生、AI等前沿技术,也将在未来的重大文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每年办100+国际大赛
深圳每年举办多项高端体育赛事,近年来成功举办了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亚足联中国U20亚洲杯、乒乓球亚洲杯、比利·简·金杯总决赛等国际赛事,尽显国际风范。同时,深圳秉承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原则,将办好十五运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赛事撬动体育消费、产业联动,城市更新。

读特&深晚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深圳将加大赛事供给,每年举办100项以上有较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十五运会之后,深圳还将迎来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深圳100越野赛等赛事。2026年,深圳还将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中国游泳公开赛、国际冰联男冰世锦赛、亚太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赛事。

深圳将推动赛事与城市文旅消费深度融合,策划一系列文化节庆、商圈主题活动,提升赛事的乘数效应和融合效应。重点打造“票根经济”,鼓励观众延长停留、扩大消费,实现从“看一次比赛”到“多日城市体验”的模式转变,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项目,促进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