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这间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刚开业,就以“打包收费,医生看诊细致”火速出圈。时年35岁的姚启恒被香港大学委派到深圳负责心内科的建设,他是当时各科室主管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2012年至2025年,他主管的心血管内科从只有3名医生的小科室,变成拥有20多名医生的大中心。13年间,他保持每周一至两天在深圳看诊的频率,以他在冠心病介入、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数千名深港居民提供了诊疗方案。

▲姚启恒
将香港经验带到深圳
姚启恒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从本科念到了博士。拥有荷兰莱顿大学、港大双博士学位的姚启恒进入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香港玛丽医院工作。玛丽医院在香港及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2010年前后,深港两地筹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年轻的姚启恒主动请缨到深圳筹建心内科。“我是香港大学第一批派到深圳来的医生之一。两地的医疗体系和人口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我们而言,到深圳建一家医院,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关于筹建过程,在姚启恒这里并没有“艰辛叙事”:“虽然我是牵头人,但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做。”从建科时的3名医生到如今的20多名医生,姚启恒已经过了十几年两地上班的日子。早上7点,班车从香港玛丽医院出发,8点半到深圳医院。下午5点半班车从深圳出发,晚上7点回到玛丽医院,最初姚启恒每周要到深圳上两天班,现在有时候一天,有时候两天。“我们希望把香港理念带到深圳来,碰撞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从香港到深圳,拿一份工资,上两地的班。“很多同事都是有情怀的,不是单纯考虑工资收入。”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深圳首个“打包收费”的医院,即诊金包含看诊和用药费用,也是深圳首个推行“不打点滴”的医院。“感冒打点滴,急诊先打点滴,这在香港和国际上都是没有的。我刚到深圳的时候,在很多医院看到好多人坐在那里打点滴。”过去十几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带来的香港经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深圳。
“我们看病会严格执行诊疗规范,避免过度医疗行为,能不检查就不检查,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不手术就不手术。现在循证医学的理念在内地这边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和推崇。”往返深港行医的十多年间,姚启恒也发现了“深港就医”的小变化。起初,都是深圳人跑到香港去看病。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你看,现在外面候诊的人里好些是香港人。”姚启恒指着排队的人说,现在心内科的香港病人占比已超过10%。
“这是个蛮有意思的事情,以前深圳人觉得香港医疗水平高。现在深圳的医疗水平提升了,香港人觉得深圳医疗很有效率和性价比,就跑过来深圳就医,这说明深港医疗是双向融合。”姚启恒指出,深港两地医疗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差异正是融合的基础。“譬如,香港的病人不是那么容易挑医院,在公立医院看病,进了一家医院就不能换医院。但深圳就不同,上午去这家公立医院看,下午再去另一家问问,都是可以的。病人可以看自己的需求,选择香港的医院或者深圳的医院看诊。”

▲姚启恒在手术中。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病人
“年轻有为”是旁人介绍姚启恒时用到的最多的词。1977年生人,姚启恒现为香港大学临床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心血管内科顾问医生、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他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22OCC 东方新星奖(全国仅2名)及其他国内外多项奖项;在Circulation (IF 39)、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 35)、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7)、Diabetes care(IF 17)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250余篇。
除去行政和临床工作,姚启恒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科研。姚启恒经常跟学生说,做科研就是要知己知彼,要看别人做到什么位置了。“我会很强调兴趣,要做自己喜欢的课题。心内科的课题是海量的,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感兴趣。” 姚启恒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和自己的学生“聊天”。许多课题和创新的点子就是这样聊出来的。
姚启恒擅长将当下最先进的科研技术融入临床,他是亚洲最先开展TAVI的医生之一,也是香港最先开展心脏3D彩超、斑点追踪技术的心内科医生。2024年,其团队成功为一名82岁“反复晕厥、严重窦性心动过缓”高龄患者植入“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该病例是“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上市后国内首批、深圳首例手术。“做科研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病人,不能转化临床到帮助病人,科研的意义就相对没有那么大。”
工作之余,姚启恒保持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每周有固定的两三天时间,要在健身房花费一两个小时。“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姚启恒说,无论是当初选择香港大学医学院就读,还是后来选择到深圳行医,或是做科研,他都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目标清晰,不要怕失败,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困难擦擦眼泪继续前行,一切都不会很hard。”
姚启恒
香港大学临床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心血管内科顾问医生、主任医师、博士后、博士、硕士导师,香港玛丽医院内科部、香港葛量洪医院、香港养和医院内科部荣誉顾问医生。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虎年深圳商业前瞻之六】购物中心“未来之城": 一一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群,而是中西合壁的重要载体,是一座融合了本土商圈与世界商业的“未来之城”,是一座富有长期生命活力和凝聚力的综合体。#让你印象最深的奋斗时刻#

【牛年拓荒,瑞虎接续,我们深深的奋斗时刻😄】#让你印象最深的奋斗时刻#看到这个话题,一直想写写。写写我逐梦的一个个小故事,写写我成心境的一个个小成长,写写那无限的潜力空间。我是一个“深二代”,从小在深圳成长、发展,受到我们敢闯敢试、拼搏奋斗的特区精神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很感谢,也很自豪,身后这座城市,这个给我鼓励与支持的港湾给予我的一切❤️上大学后,我逐渐发现,我的家——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是我的热爱。于是,我结合自己的热爱与专业,主持申报了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大创),在自己的梦想热爱与坚持开拓下,在一个个美好的际遇与勇敢下,在团队成员的互相支持,在导师老师的倾力教导下,项目一步步完善成熟,非常荣幸获得了2021国家级大创立项!!以文创为载体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希望能用我们新时代新青年的方式在这个角度续写“春天”的故事。从校级立项,到深圳地铁广告灯箱的心愿展出,到深圳北斗社工、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两个入驻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活动,到我们准备大创升级成功获得国家级大创立项的喜悦与肯定与更加逐梦无惧,到学校挑战杯竞赛的获奖,到我们参加广州设计周的湾区文创节进行项目展览,是一个个美好的回忆与圆梦,引领我们更加坚定快乐的前行。尽管我们知道我们的力量还很微弱,但我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和坚定的信念,与热爱双向奔赴,在我们深圳给予我们的精神支撑背后,我们一定能更加淡定从容的收获与成长,一路向阳,专业着,快乐着,闪耀不止,前行不停,向我们的理想勇毅的前进,再续我们“春天的故事”与美好的征程,一起奔赴2022,迎着光亮,朝着远方,澎湃向前,持续闪耀,一起向未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