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灣區教育智庫”)與香港樹仁大學於11月3日,聯合舉辦“全球傑出學人”講座,邀請香港和內地專家探討香港發展新思維,積極求變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論壇首個環節為“灣區教育智庫全球傑出學人”講座,邀得博弈論專家、香港樹仁大學及聖彼得堡大學教授楊榮基主講 “成功合資聯營——博弈論新解決方案”。楊教授提出一套嶄新的合作博弈解決方案,有效回應合資企業在運作中所面臨的多重挑戰。該方案具備三項主要特點:(一)同時符合個人與整體的理性決策;(二)以貢獻為依據,確保合資夥伴之間的收益分配公平;(三)在合資期限的各個階段均能維持協議的一致性與可持續性。楊教授認為,這一方案有助於顯著提升企業的商貿效益,並推動構建高效率、具前瞻性的國際商貿秩序。
論壇第二部分為“香港發展新思維”專家研討會,邀請多位學術與業界領袖就香港未來發展方向展開深入交流。出席並分享見解的嘉賓包括: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陳錦雲(兼任研討會主持人)、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香港都會大學副校長鄺志良、亞洲董事會有限公司董事顧問及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前總裁李仕權,以及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李嘉熙。

由左至右:李嘉熙、文雅靖、陳錦雲、鄺志良、李仕權。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今年國慶節致辭中指出:“香港正處於關鍵的經濟轉型期,前進道路上雖有挑戰,但機遇遠大於挑戰。”他強調,特區政府將因地制宜,不斷改革,秉持“識變、求變”的精神,提升香港優勢,讓市民共享發展紅利。
論壇的討論亦緊扣此方向,專家們圍繞“香港創新求變轉型”及“超級增值人角色”等主題,從政策與實踐層面展開深入探討。他們認為,從制度設計到經濟結構,香港唯有持續創新方能保持競爭力。
在政策層面,學者指出,合資聯營的博弈論理論與收益分配模式,對北部都會區的規劃與推進具有重要啟示作用。北部都會區的構思,本質上是一場理念的創新、產業的變革與人才結構的優化,標誌着香港經濟轉型的方向。同時,專家們強調,香港本身受制於土地及資源限制,唯有透過多方面合作,方能實現互利共贏。
在科技與教育層面,與會者普遍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政府應加強教育投資,從早期培養學生的創意與創新能力,為未來科技經濟奠定基礎。
“灣區教育智庫”主席陳錦雲在發言中特別指出,留意到香港特區政府正加快腳步推進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他認為,北部都會區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既是經濟結構升級的核心引擎,也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樞紐。陳錦雲建議,香港應緊扣國家“十五五”規劃帶來的重大機遇,持續推進“拆牆鬆綁”,以更開放的思維推動制度與政策創新。他進一步指出,北都大學城、科技城等教育、科技與人才板塊,應以一體化的方式協同規劃與發展,構建完善的創新生態圈。同時,香港需更積極主動地與深圳展開跨境聯動,發揮兩地互補優勢,促進金融、科技、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共同帶動大灣區整體發展。(記者 昭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