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深圳新规力挺“我的信息我做主”

读特评论员 吴凤颖
14:36
收录于专题:读特热评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只有当每一个用户都能实现“我的信息我做主”,APP开发运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数字文明才能真正到来。

“我也不想透露太多个人信息,但不同意隐私政策就无法正常使用。”这或许是很多互联网用户的无奈——为了享受科技便利,不得不以让渡部分隐私为代价。

当APP频繁索取与功能无关的权限,当个性化推荐精准得令人不安,当生成式人工智能默默记录我们的每一次输入,我们不禁要问:在这场数据博弈中,普通用户的隐私边界究竟在哪里?

深圳近期发布的《深圳市加强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若干指引(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引》),正是对这种普遍焦虑的积极回应,是深圳的又一创新之举,填补了地方层面对应用程序合规操作指引的空白。它将相关法律法规转化为可落地、具有“菜单式”清晰指引的操作规范,如禁止默认勾选、规范个性化推荐、限制权限滥用、约束AI数据采集。每一条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中APP开发运营行业积弊和用户痛点。

在《指引》中,隐私政策的透明化是保护用户知情权的第一道防线。其要求隐私政策必须“便于访问、长期有效”,这看似基础,却直击要害。多少用户曾在层层嵌套的界面中苦苦寻找隐私设置?多少人在需要维权时发现政策已“更新”?所以,《指引》明确规定隐私政策不能“躲猫猫”,且明确要求其说清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用户权利行使路径及投诉举报渠道等。只有这样,用户才能真正从“被动同意”走向“主动选择”。

而且,《指引》提出APP要遵从“显著告知”和敏感个人信息“单独同意”原则,为用户说“不”的权利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最值得称道的是《指引》的前瞻性。生成式AI不得滥采、滥留个人信息,训练数据需依法合规,这些规定在AI爆发的当下恰逢其时。

然而,政策落地才是真正的考验。当用户想要删除个人信息时,流程是否足够简单?当拒绝授权后,服务品质是否会“暗降”?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检验APP相关政策落地的成色。只有当每一个用户都能实现“我的信息我做主”,APP开发运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数字文明才能真正到来。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评论员 吴凤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