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2025感动深圳· 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举行。分享会上,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年度爱心人物”名单发布。
年度爱心人物感言·蒋庆北
残疾朋友作为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尤其需要我们的理解、关心与帮扶。能够为他们尽一份心力,既是我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晚年生活中一份深切的慰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总能带给我满满的快乐和深深的满足。把事业与社会向善向上联在一起,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深圳大芬油画村,有一位年逾七旬的老画家,十八年来风雨无阻,用自己的艺术专长和一腔热忱,为残疾青年铺就一条自立自强、实现梦想的艺术之路。他就是蒋庆北——大芬油画村美术家协会顾问、大芬油画村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壹贰·叁”油画工作室创始人。2003年,蒋庆北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群众艺术馆书记岗位上退休后,来到大芬油画村,他并未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公益美术教育等社会志愿服务中,用画笔和爱心温暖着特殊群体的心灵。2025年,蒋庆北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公益画室,照亮残疾青年的艺术梦
2007年的一天,一对残疾人画工夫妇通过朋友引荐,焦急地找到蒋庆北。丈夫被确诊患有严重的肾结石,急需手术,但面对八千多元手术费的“天文数字”,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一筹莫展。
此事让蒋庆北第一次真切意识到大芬油画村里残疾画工群体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他观察到这里竟聚集了七八十名残疾画工,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美术教育,绘画水平有限,靠临摹油画为生,生活颇为艰难,这一现实,像一根尖刺扎进蒋庆北的心里,也坚定了他必须做点什么的决心。
同年,在布吉街道党工委和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蒋庆北以“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为名,创办了“壹贰·叁”油画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专门为残疾青年画工提供免费油画培训。蒋庆北自掏腰包购买画具、颜料,精心拟定教学计划,开设了素描基础、静物描绘基础、风景画基础、油画基础、油画欣赏等多门课程。没有报酬,不求掌声,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周六、日晚上7点半到9点半,他总是雷打不动出现在工作室,一遍遍示范、一笔笔修改,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残疾画工苏小姐动情地说:“我特别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非常感谢蒋老师。我一直渴望能系统地学习油画,但过去苦于没有机会,平时为了生计奔波,更抽不出时间去专业美院进修。现在,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宝贵的平台,让我们既能利用业余时间安心学习,又能用学到的技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最难教的是聋哑学员。由于无法通过语言交流,蒋庆北只能俯身握住学生的手,在画布上一笔一笔地引导。一个看似简单的绘画细节,为了让学生感知笔触的力度和色彩的交融,他往往需要反反复复地教上一两小时。“他们虽然身体有障碍,但对美的感知力和表现欲非常强烈,只要给予机会,他们一定能绽放光彩。”蒋庆北这样说。就这样,他成为了无声世界里的艺术导师,教会聋哑人用画笔“说话”。
十八年来,工作室已累计培训超百名残疾学员,80%以上掌握了扎实的油画技能,成功在大芬油画村就业,自力谋生。更令人欣喜的是,不少人从学徒成长为小有名气的职业画家,如傅小兰、揭伟峰、文开万、蔡志城等。傅小兰5岁时因为一场大火,双手仅剩三个残缺的手指,但这并未浇灭她对绘画的热情。傅小兰不仅在法国大溪地博物馆、法国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个人画展,更成为了首位在大溪地举办个人画展期间作品全部售罄的中国艺术家。她的励志故事被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优秀范例。
2024年,工作室被中国关工委评为“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工作室。这份荣誉,是对蒋庆北多年来无私奉献的褒奖,而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故事,远不止于画室之内。在工作和生活中,蒋庆北亦多次向困难群体伸出援手:他曾在西藏采风时资助来自改则县完全小学的5名藏族儿童1万元,积极协助患病的残疾画工文开万向街道及社会寻求帮助,筹集手术费用,还多次组织画家为汶川地震、印尼海啸等捐款捐物。“我始终以德艺双馨为终极追求目标。”蒋庆北表示。
从文化义工到美育“园丁”
除了坚守画室,蒋庆北还将公益热情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志愿服务领域。作为大芬油画村“艺术大咖”骨干文化志愿者导赏队的成员,他常年利用周末时间,义务为来自机关、社区、“两新”组织的党员和市民群众参观团担任讲解工作。他介绍油画作品创作技法与背景、普及美术知识甚至油画市场的趣闻,语言生动、娓娓道来。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完成导赏志愿服务40余场,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大芬的人文故事,领略“中国油画第一村”的独特艺术魅力。
蒋庆北始终认为,美育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布吉街道青少年美育基地的美育顾问,他积极参与“党建+美育”系列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智民实验学校、龙岭学校及大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木棉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孩子们义务授课。在2018年至2023年担任大芬油画村园区党委书记期间,蒋庆北带领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文创”主题活动,如针对园区青工群体和青少年开展“七彩夏日红色之旅”青少年公益夏令营。在建党百年之际,他创新打造“画说党史”艺术党课,为100幅党史主题油画作品逐一撰写专业解说词,用艺术语言讲述党的故事,广受好评。
十八年春秋更迭,调色盘上的颜料换了又换,但蒋庆北的公益底色从未改变。他不仅教会了特殊青年如何握笔涂彩,更为他们擦亮了看待世界的眼睛,重塑了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从画室里细心指导的导师,到油画村中热心的文化义工,再到孩子们心中的美育点灯人,蒋庆北用持续十八年的善意与坚持证明:艺术的真正力量,不在于多么昂贵的画作,而在于能否让一个又一个看似渺小的梦想,变得笔触清晰、色彩分明。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小聚
00:55
“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举行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9月29日,“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市民广场举行, 该系列活动是宝安区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的文化品牌,也是2025年宝安区卫生健康10大便民行动之一,以“岐黄有术 健康有我”为核心理念,以“时令养生”为主题,将专业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可玩、可学、可带走的趣味体验。#读特小记者#
库坑社区“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亲邻共治项目圆满落幕, 居民共享暖心服务 (通讯员:刘子达)近日,库坑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 亲邻共治实践项目顺利完成全部活动。项目聚焦 “住有宜居”,通过 12 场特色活动,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248 人次,有效拉近邻里距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项目围绕居民实际需求设计四大核心内容: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组建起社区志愿队伍,通过专业培训,为社区服务注入新力量;志愿者应急急救培训教授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实用技能,提升社区应急保障能力;10 场 “邻相聚,趣味浓” 微课堂覆盖全年龄段,青少年手工、亲子绘本共读、长者健康讲座、端午包粽、中秋做月饼等活动,让不同群体在互动中增进感情;社区日常服务则持续收集民意、宣传政策,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居民纷纷表示,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更让大家从 “陌生人” 变成 “邻里友”。下一步,库坑社区将总结项目经验,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新格局。
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成功举办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 9月27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梅林街道指导,翰岭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办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石榴抱月圆 翰岭融情暖"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活动在这里温情上演。作为梅林街道百千万工程——籽籽同心·幸福翰岭系列活动的一环,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文化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中秋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完活动情况与到场领导后,翰岭社区第一书记肖秋成发表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始。 活动在社区老年协会带来的欢腾热烈的腰鼓表演中正式开始,铿锵的鼓点敲出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福。随后,新疆舞《绽放》将民族团结之花的绽放舞出别样风采;电吹管与葫芦丝合奏的红歌联奏,以悠扬的旋律唤起红色记忆,展现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一首儿童合唱唱出祖国未来花朵们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交谊舞《北风吹》与典雅端庄的羌族民族服饰走秀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感人至深的诗朗诵《翰岭邻里情》表演后,一首大合唱《共和国之恋》为演出完美收尾。八个各具特色的节目,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理念与社区各族人民的家族国情怀。 活动现场设置的民族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参与,大人小孩一起动手制作民族侗鼓和中秋灯笼,在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乐趣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看着自己制作的作品,收获感满满。 互动游戏区更是人气爆棚,民民们纷纷在“民族团结宣言墙”上留下自己的“宣言”,投壶和月饼套圈等互动游戏区也欢声笑语不断。居民们通过趣味游戏不仅收获了欢乐,更增进了邻里情谊。活动中,不同民族的居民携手参与游戏,互相加油鼓劲,生动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此次活动是社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传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