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热浪汹涌。人行走于街巷间,汗流如雨,口渴难耐。就在此时,街角处,西瓜堆成了翠绿的小山,醒目而立。那饱满的绿皮,圆溜溜的憨态,仿佛天然招摇着清凉的请柬。
瓜农黝黑的面庞上,笑容如荡漾的涟漪,一声声“沙瓤西瓜,不甜不要钱!”的叫卖,带着解渴的允诺,穿透炙热黏稠的空气,直抵人心深处,将那份焦渴彻底勾出来。
西瓜,自五代始见于史册,经千年驯化,瓜瓤由淡黄转为深红,甜意愈浓,终扎根华夏,成为炎夏清凉的象征。这绿皮红瓤的宝贝,原也是天涯远客,竟如此深入千家万户。
大暑时节,西瓜上市正盛。市集上,瓜摊连绵,大小圆瓜堆叠铺展,俨然一片清凉绿洲。挑瓜人拍打瓜皮,侧耳倾听,或捧瓜掂量轻重,神情专注庄重,仿佛在叩问大地深藏的秘密。瓜农则以黝黑手掌拍击瓜身,口中念念:“保熟保甜!”买卖之间,带着泥土印记与阳光体温的西瓜,被一车车、一筐筐运入市井深处,成为家家户户消暑的佳品。
买瓜归家,浸于清凉水中片刻。待凉意透入,取刀切开。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瓜裂两半,一股凉气裹挟着清香扑面而来,室内的燥热顿消几分。鲜红的瓤肉,乌黑的籽粒,真如“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满眼红玉翡翠,瞬间夺目。瓜汁顺刀口流下,如清亮小溪,迫不及待涌向干渴的唇齿。
捧起一片,大口咬下。瓜汁迸溅,甜蜜沁凉在口中弥漫,如甘露润喉,直透心脾。宋代诗人方回“下咽顿除烟火气”之句,正是此刻真切写照。汉子们常蹲于院中树荫,大快朵颐,汁水淋漓;孩子们则双手捧瓜,吃得满腮汁水,脸蛋几乎埋进瓜瓤里去。暑气仿佛被这清甜一冲而散,体内灼人的火团也渐渐熄灭,真如久旱逢甘霖,是生命酣畅的爽快时刻。
西瓜不仅消暑解渴,更富营养。瓤肉蕴含大量水分与糖分,亦富含多种维生素,素有“天然白虎汤”之誉,能清热祛火,生津止渴。暑热难耐时,食几片西瓜,既可补充水分滋养身体,又能缓解暑热不适。即便在辛劳的田间地头,农人劳作之余,吃上几片,也顿感精神焕发,暑气消散。
大暑是盛夏的巅峰,万物皆受其蒸烤。造物有灵,偏在酷烈时节,奉上西瓜这解暑佳品。它的甘甜多汁,是自然予焦灼人间的一剂温柔解药。这其貌不扬的绿皮红瓤之物,似在无声诉说着一种生存的智慧:于最煎熬的时节,生命自会捧出它的清甜。
一刀切开西瓜,绿皮红瓤之间,仿佛打开了一个微小的清凉世界。这世界不单盛着解渴的甜水,更盛着自然深藏的慈悯。
大暑时节西瓜甜,甜在口舌,凉在肺腑,更甜在心头。当焦渴被凉意抚平,生命便重又觉出那份被天地细致照拂的温柔。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