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曾指着玩具店的玩偶说‘妈妈,我也想要’,可当时我连几十块都要反复掂量。”在深圳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生活多年的王双,至今记得曾经的窘迫。那时她独自带娃,手头拮据,是社区帮她实现了孩子的“微心愿”,还让女儿免费参加公益课程、参观博物馆。这份温暖不仅照亮了她们的生活,更在王双心里埋下了“传递善意”的种子。如今,随着社区“深i暖流”行动的推进,王双不仅靠钩织手艺实现增收,更成为公益讲师,用双手为更多宝妈编织希望。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服务灵活就业群体,破解他们面临的技能提升难、发展空间窄等现实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深i暖流”行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成功打造出“党建引领、需求导向、数字赋能、市场运作”的灵活就业新路径,让“指尖经济”在社区焕发活力,助力宝妈等群体实现“带娃增收两不误”。

家门口的“趣织课”,宝妈学手艺开启增收路
“得知社区开钩织班时,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女儿喜欢发卡、玩偶,自己做能省不少钱。”王双回忆道。从最初跟着社工学习基础针法,到慢慢能独立完成复杂作品,钩织不仅填满了她的碎片化时间,更让她找到了久违的价值感。如今,女儿想要的玩具、朋友的生日礼物,她都能亲手编织,每一针一线都承载着她的心意。

宝妈作品展示。
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日常服务中敏锐察觉到,社区内不少像王双这样的宝妈、赋闲在家的女性拥有碎片化时间,且普遍有灵活增收的意愿。针对这一需求,社区整合资源,将最初的“钩织”兴趣社群系统升级为集技能学习、产品制作、交流合作为一体的“趣织工坊”。项目启动后,社区迅速孵化组建了一支由10名骨干组成的钩织公益讲师队伍,王双便是其中一员。今年社区计划为全职妈妈开设钩织课堂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我来教!我想把学到的手艺,还有感受到的温暖,都传下去。”

短短三个月内,通过系列培训,“趣织工坊”已帮助100余名社区宝妈掌握了基础钩织技艺。更可喜的是,其中已有8名学员通过承接订单、销售手工艺品等方式,实现了月均300元至800元的稳定增收。“趣织工坊”真正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技能提升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实现了从“学技能”到“共创业”的暖心转变。
AI夜校“充电”,宝妈牵手夜校优秀学员玩转数字营销
“以前拍的钩织玩偶照片灰蒙蒙的,挂在网上根本没人问津。”王双看着手里精致的钩织作品,曾一度为销路发愁。直到得知在社区AI夜校,能学习图片优化、海报设计等实用技能,她立刻报了名,想靠自己的力量打破宣传困境。
从零基础入门,王双在AI夜校系统学习了虚拟海报制作、图片精修等数字技能。她试着用AI工具给钩织玩偶搭建梦幻场景,生成的虚拟海报色彩鲜亮、创意十足,原本普通的手工艺品瞬间“吸睛”不少。但在视频剪辑、电商推广等专业操作上,她还是遇到了瓶颈。巧合的是,同样在AI夜校学习的优秀学员程勇,早就关注到宝妈们的钩织项目,两人一聊便一拍即合。

利用AI技术制作宣传海报。
程勇有着十多年产品开发经验,参加AI夜校后,凭借系统学习的AI绘图、视频生成技术,成功打破了职业瓶颈。得知王双的需求后,他主动分享专业技巧,手把手教宝妈们优化产品推广策略。两人带领钩织团队分工协作,王双结合钩织工艺特点,用AI设计贴合产品风格的虚拟海报和宣传素材;程勇则发挥技术优势,指导大家运用AI工具剪辑宣传短片、优化电商店铺运营。

社区搭建的AI夜校和“趣织工坊”两大平台,让不同需求的居民实现了“双向奔赴”。宝妈们带着手工技艺走进AI夜校“充电”,技术达人用学到的数字技能反哺社区,群众帮群众的互助模式,让“AI+电商”与传统手工艺深度融合。如今,钩织团队的线上订单量大幅增长,宝妈们不仅守住了家庭,更紧跟数字经济步伐,让指尖手艺在网络上闯出了大市场。

宝妈高生红在社区AI夜校学习。
从“学手艺”到“教手艺”,宝妈们的暖心接力
“社区帮我走出了困境,现在我想和社区一起,让更多人受益。”王双的想法,正契合了社区新运营模式给居民带来的实惠。如今在“趣织工坊”,宝妈们不仅能免费学手艺,还能靠作品稳定赚钱,甚至能像王双一样当讲师帮别人。

以前宝妈学钩织,担心“学了没用”“做了卖不出去”,现在想学手艺的宝妈,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跟着王双这样的公益讲师学技术,从零开始也能快速上手;手里有成品的,社区帮着对接电商平台、文创机构,不用自己找销路,订单主动找上门;产品想更“吸睛”,还有专业团队帮忙优化包装、做推广,手工艺品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对王双来说,好处还不止这些。现在她当公益讲师,既能把自己的手艺教给更多人,还能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更多姐妹,大家一起交流技巧、分享订单,日子过得充实又有奔头。“以前觉得带娃就是我的全部,现在不仅能赚钱贴补家用,还能帮到和我以前一样的宝妈,这种感觉特别好。”王双笑着说。

宝妈群体在社区AI夜校学习。
这种模式下,宝妈们能安心学、放心做、踏实赚,不少人还像王双一样,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从“被温暖的人”变成“传递温暖的人”,在社区里传递善意。对更多想灵活就业的居民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赚钱的机会,更是一个能找到价值感、归属感的地方。而章阁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指尖经济”的生动实践,不仅有效破解了部分群体的就业难题,更让像程勇这类技术人才找到服务社区的新路径,既实实在在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与为民服务的温度,为探索共同富裕的社区路径写下了生动注脚。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