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掌门人1925—1949》 章宏伟 著 中华书局 2025年4月版
这本《故宫掌门人》聚焦1925年—194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从驱逐溥仪出宫到新中国成立,故宫经历了怎样的风雨飘摇?李煜瀛、庄蕴宽、赵尔巽、江翰、王士珍、易培基、马衡七位掌门人又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守护着这座中华文明的瑰宝?我希望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历程的当下回望早期历史,向故宫人“视国宝为生命”的典守精神致敬。
众所周知,历经六个多世纪风雨的北京故宫,至今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雄伟壮丽,气势恢宏,格局严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有房屋8000余间,历史上曾作为明清皇家宫城的核心区域,是中国明清官式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典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它以“中国古代皇宫的唯一完整实例以及它的世界遗产价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最耐人寻味之处,不仅在于古建筑群本身,更在于它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故宫的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出现过的人和事,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在故宫,人们能够感受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故宫的城池与建筑堪称一件体量最大的藏品。当人们走进故宫,该如何看懂这件特殊的藏品呢?自明成祖朱棣肇建以来,这座城池经受了多次雷击、火灾等灾难的侵害,也见证了沧桑巨变,至今岿然不动。这不仅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也促使人们对紫禁城的营建进行深入的思考。尽管故宫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几乎包含了宫、殿、楼、阁、堂、亭、台、轩、斋、馆、门、廊等全部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类型与相关营造技艺,人们却能从中看到一种一以贯之的建筑设计理念:以严谨的布局、严格的建筑等级,合乎儒家礼数。总体布局以尊礼为尚,单体建筑也同样受到“礼”的制约与影响。
从物质层面看,故宫只是一座古建筑群,但它不是一般的古建筑,而是皇宫。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聚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器用典章、国家制度、科学技术以及学术、艺术等积累而来的结晶,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就像金字塔之于古埃及、雅典卫城神庙之于古希腊一样。
如今,故宫不只是中国最大的文化艺术博物馆,而且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博物馆等功用及特色,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宝库。1863404件(套)可移动文物由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其难得之处,不仅在于数量庞大,更在于品质之高,其中属于国家珍贵文物的数量超过82%,占全国珍贵文物总量的四成以上。这些文物藏品绝大部分是清宫遗存,它们历史序列整齐,特别是其中的许多艺术珍品,都是流传有序的传世文物,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藏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艺术生活的多种内涵及其丰富史料,可谓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物质载体。
不仅是历朝历代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象征着各个时期工艺水准的最高规格。而清宫造办处汇聚海内外能工巧匠,以“内庭恭造”高标准、严要求,专门为皇家制造的御用品,是宫廷生活的直接见证,既有典章文物、宗教文物,更多的是生活文物。当时的匠役们有意识地发扬和提高传统美术工艺技术,并尽量吸收西方的科技工艺知识,从而将宫廷艺术品的办造推向历史巅峰,代表了当时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引领了时代的工艺风尚潮流,也成就了今天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主体。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对公众完全开放,使得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华于其中的明清宫殿建筑群、皇宫内廷禁地原状和珍藏在深宫各处的大量珍贵文物,一一展现在广大人民面前。故宫博物院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文化舞台上扮演着无可比拟的重要角色,在中国现代历史,特别是文化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不仅构建了中国现代博物馆的雏形,也描绘了中国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图景,开辟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
今天,故宫博物院即将走过百年历程。我于1998年调入故宫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史结缘,还是得益于编辑《故宫尘梦录》这部书稿。在编书的过程中,我对院史就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来,我到新成立的故宫学研究所工作,从一开始我就把院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其间,我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本书就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与当下故宫博物院史的叙述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特别是附录《故宫博物院组织架构(1924—1949)》,这并不是我标新立异,而是秉持根据史料立论的立场,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或许还不成熟,甚至存在错误,我愿意从善如流,继续努力,逐渐完善。也期待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著书者言:旅行写作所要追寻的目标丨人文天地·新阅读
02-16

著书者言:旅行写作所要追寻的目标丨人文天地·新阅读
02-16

著书者言:什么是一道菜肴的核心 | 人文天地·新阅读
02-09

著书者言:什么是一道菜肴的核心 | 人文天地·新阅读
02-09

著书者言:好吃的《红楼梦》|人文天地·新阅读
2024-12-29

著书者言:好吃的《红楼梦》|人文天地·新阅读
2024-12-29

人文天地·著书者言|关于诗歌的可解与不可解
2024-12-08

人文天地·著书者言|关于诗歌的可解与不可解
2024-12-08

人文天地·著书者说丨当好青少年读《史记》的讲解员
2024-09-01

人文天地·著书者说丨当好青少年读《史记》的讲解员
2024-09-01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