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呼唤培育更多与之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增强劳动者主动性是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的重要任务,旨在发挥劳动者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打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广大劳动者要增强历史主动性,顺应发展大势,在积极识变与主动求变中,承担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任。
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新质生产力更多体现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能力。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很难支撑起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劳动者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革新的推动力量。生产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并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发展既需要新型劳动者,也离不开新型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各类实体形态与非实体形态的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在根本上有赖于劳动者的创造。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并通过不断盘活、革新与创造生产资料以使其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劳动者开发的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新型劳动资料,创造的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新质生产力是一场深刻的生产方式变革,要求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形成更高质量的组合方式。一般而言,劳动者素质越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质量就越高,反之则越低。高素质劳动者的分布也会影响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城乡、区域与行业之间的组合状况,进而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整体布局与发展成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劳动者主动识变求变
生产力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关键性技术出现突破性变革,就会导致生产力核心因素的变化,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者只有准确识变、主动求变,才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劳动者要主动识生产力发展模式之变,努力成为知识型人才。在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等现代科技的持续赋能下,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更多与现代科技、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知识型人才。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知识学习与快速更新的能力。一方面,劳动者要及时学习并掌握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新知识。新质生产力的背后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与新动能,劳动者要主动认识到上述变化,突破原有知识体系的边界,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劳动者也要具备知识快速更新能力。在知识迭代速度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劳动者也要及时学习并且掌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劳动者要主动识科技创新之变,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类历史上生产力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实践的结果。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劳动者要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劳动,具备较强的主体性意识与创新意识,认识到自身不再单纯是劳动过程的操作主体,更是创新主体。劳动者一方面要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思维,积极参加科技领域的基础性与原创性研究,在科技创新中不断推进产业创新;另一方面要学习与掌握科技创新能力,依托科技创新既有成果、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突破。
劳动者要主动识产业结构之变,努力成为技能型人才。产业迭代升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不同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更多依托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区块链、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熟悉新产业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相较于传统劳动者而言,不再只是单一的劳动力供给者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而是演化为技术、知识与管理能力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激发劳动者主动性的着力点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呼唤培育更多与之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增强劳动者主动性是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的重要任务,旨在发挥劳动者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打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强化思想引领,激发劳动者的知识更新热情与创新意识。一方面,树立劳动者高度自觉的劳动认知,尤其是提高对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的认知,充分激发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劳动者积极参与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帮助他们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差异,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包含的新要素以及对劳动素养的新要求,从而激发劳动者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劳动者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劳动者改变传统思维,明确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使之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转变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主体。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劳动者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一方面,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创新为立足点,把人才培养与产业变革、科技创新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高校的学科设置与培养模式、强化“数智”教育的普及实施力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把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中,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力量。另一方面,组织劳动者参与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通过举办新技术应用竞赛等方式,引导劳动者参与到科技创新与实践之中,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加强权益保护,确保劳动者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一方面,要及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从法治保障上看,新质生产力发展催生出大量新兴行业和新职业,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及时完善,更新相关法条,制定纠纷调解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社会保障上看,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劳动者,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确保他们也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也要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意识和知识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相应权益。另一方面,优化劳动者增收机制。通过健全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技能价值导向的激励机制,更好地体现人才的市场价值,切实提高劳动者收入,从而激发劳动者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动性。【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经验与时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GD23XZZC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王雯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0:31
54.#报家生活秀#欢迎收听深圳人的一天!
#深圳有“咖”味#开奖啦!咖啡展兑换门票流程看这里~ 本期活动获奖名单:192***478、陈一丹、夏日晴空、常相思、漫漫、爱摄影爱生活、我是一颗糖、Cecilia、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恭喜以上用户获得【咖啡展门票*2张】奖励,门票兑换二维码将以短信形式发放,请注意查收~ 兑换流程(参考下图):进入小程序——我要购票——咖啡展早鸟票——点击报名——点选单日票(88元)添加购票人——填写优惠码——0元购买 温馨提示:请于8月21日前完成兑换,逾期不予补发。
05:20
27.【45载圳青春】-【个人】-【短视频】-【一个人的雷达站】#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