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比喻|人文天地·南海潮

张家鸿
2024-08-28 09: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书籍的小心翼翼,说到底是作家与读者的小心翼翼

书籍是什么?在我看来,它是精神、思想、智慧的载体。是高尔基眼中饥饿之人渴求的面包。是莎士比亚心中灵魂飞扬的翅膀。以上比喻,带着作家强烈的主观体验与真切感受,不仅无法辩驳而且影响着一代代读者,并引领他们发现书籍的美妙与阅读的美好。然而,这些带着个人视野的观点,远不及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言辞来得浩荡、壮阔,他从人类群体与时代背景出发的论述可谓别具一格。他说:“书籍是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书籍是船,在时代波涛中颠簸前行,有被海浪打湿的风险,有延迟上岸的可能,也可能遇上覆没之意外。如此说来,能不小心翼翼吗?小心翼翼何来?是一份爱意留存心中,书籍是精神、智慧的结晶,是作家或史学家辛辛苦苦著述而成。是一种责任不能卸下,史书中的盛衰、兴亡之理,何尝不指引人生的前行与后退、勃发与隐忍?书籍的小心翼翼,说到底是作家与读者的小心翼翼。人生有多难,书籍的遭际就有多险。故而,自古以来的爱书人或著述人对书之痴与迷就不难理解了。

即便如此,书籍的生命力依然强劲。它们一旦在读者心中扎根,再跌宕的时代转折、再崎岖的山高路远,都无法阻挡它穿梭、跨越的身影与挺拔、傲立的姿态。书籍生命力的背后是人的创造力。这并非人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自以为是,而是文明薪火得以传延至今的自知之明。

在历史河流滚滚向前的征程中,书籍是载体,承载着人的悲欢离合、自然的阴晴圆缺。书籍是内容本身,书籍可以用来讲述书籍的变革与依托书籍进行的文明嬗变。书籍还是一种方式或途径,它是人们理解世界、对待生活的媒介之一。有没有这个媒介,差别何止天壤?当然,书籍还意味着很多很多。

若非如此,人类文明之传承早已中断。从竹简到纸张到电子屏幕的材料变化,并未改变书籍肩负的使命,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如此说来,接收珍贵货物的后一代总是幸运无比的。生命尚未开始时,即有精神盛宴静候于某个角落里,等待品尝。生命开始后,因了不同地方的辗转、不同年龄的际遇,亲近过不同的书籍。那么书籍中承载的珍贵货物是什么呢?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读《哈姆雷特》获取不同的收获。因时而异。年轻时读《朝花夕拾》与年老时品读,心中所感竟是天差地别的。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

(作者:张家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