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黄御萌:助力东莞台企健康发展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7-07-05 09:44
摘要

黄御萌发现,台商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在于劳务纠纷、拖欠货款纠纷、股权纠纷等。

今年5月,在东莞市风华国旅组织的台商到韶关帮扶的商务之旅,记者第一次认识黄御萌,知道他来自台湾,现在东莞市从事律师职业。

再次遇见黄御萌,是在东莞松山湖的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我们面对面,开始了此次采访。

东莞,作为台商聚集最密集的大陆城市之一,也是黄御萌父辈打拚的地方,怀抱着理想,他将目光投向了这里。他说:“现在有个很好的背景,就是两岸经济交流活络,两岸法律上的判决与执行越来越紧密,我们拥有的优势是熟悉了解两岸的法律,这个市场只有很少人能做,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走访台企,寻找问题

黄御萌说,他家乡在台湾台南市,早年父母来到大陆创业。高一时,他辗转到上海复旦大学附中就读。后来,顺利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

学生时代的黄御萌,也会到父亲的工厂帮忙,从底层的机械工到管理层,黄御萌一直都在观察和思考。他发现老一辈的台商在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习惯于避开法律,而以托关系等人治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随着大陆法制不断完善,这一方式开始暴露出缺陷,让台商得不偿失。这让原本想选择管理学的他,改变了主意,转攻法律专业,掌握法制的精髓。

2012年,拿到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原本打算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的黄御萌,因为回台湾服兵役不得不改变计划。服完兵役后,黄御萌花了几个月时间闭门苦读,就一举拿下了大陆律师执照,由此开始了他的律师职业生涯。不久,黄御萌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东莞分所,担任盈科涉外部台湾中心主任。

2016年11月,黄御萌接过东莞台协高埗分会会长重任。学霸型的黄御萌显得格外接地气,利用高埗分会会长的身份,开始摸底台商在东莞的法律事务市场和环境,也通过出席各种活动去打造自身口碑。

黄御萌看来,自己这也算是一种创业,只是行业与模式不同。

他认为,想要更好地推广自己只有靠勤于深耕细作。黄御萌发现,台协内涉及法律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上是在各分会的会员企业中。为进一步了解情况,黄御萌定期一个区一个区去走访各个中小企业,与之交心。高埗分会有24家会员,会员都是从事制造业,黄御萌在这里就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早期很多公司在章程上不是那么规范,比如最简单的,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往往会出现货款纠纷,或者土地方面的问题;此外,东莞很多企业的土地是租用的,没有办法扩大,在被征用时也遇到不少问题,我们就寻求法律或者更多途径去帮助他们。”

台商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台商在大陆发展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大陆的法制建设也不断推进和完善。

黄御萌发现,台商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在于劳务纠纷、拖欠货款纠纷、股权纠纷等。在劳务纠纷问题上,黄御萌谈到,大陆的劳动法倾向于保护劳工,如果劳工本身出现问题,用人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规划一个员工从入职到离职的整个流程,那么就会很被动,“比如员工刚入职签基本劳动合同时,应该要求入职者出具前面公司的离职证明,这个蛮重要的。如果没有离职证明,他有可能兼职两份工,或者他在前一份工作中可能品行问题有污点。有很多细节、很多问题企业没办法预先了解,就要懂得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

另一个常见的是,拖欠货款纠纷的问题。在台资电子厂合作的圈子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有些货款通过月结方式交易。这意味着上游交货后,要几个月后才能拿到钱。“跟大厂做生意可能达到180天月结。首先上游企业得有个强大的资金后盾,不然公司会资金运转不过来。如果180天内,上下游或者供应商资金链断裂,那就出大问题了,很多台商不得不走上诉讼的漫长道路。不过,我还是会选择先劝导双方坐下来协商一下,避免以后纠纷传遍整个圈子,会影响双方信誉。”

台资企业在大陆作为外资,欲以内资的方式经营,有些会选择与大陆本土人合作,于是会出现实际投资人是台湾人,而股东却是大陆人的情况,如此一来,很容易会出现整个公司被吞掉的风险。

对此,黄御萌建议:“公司重新注册或者重整一下,或者做一些代持股协议、股权分配协议,大家坐下来协商一致并落实在纸面上,今后会比较有保障。”

托关系讲人情已不适应时代

“以前讲人治,现在讲法治,只要大家合理合法去做,我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市场化、商业化。”黄御萌的规划是,未来3、5年内把台商的市场,包括企业的情况整合起来,为他们建设一个完善的成长体系。

随着大陆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台商由当初合同、用工、股权之类的法律问题都不清晰的情况,到现在想要持股、上市,顺应时代潮流,让企业健康发展永续经营。面对新的法律环境,如何构建健全的公司制度,成为台商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黄御萌认为,大陆的经济建设、法制建设进步非常快,这对想做实事的人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当今社会,老一套托关系讲人情的办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来到大陆创业就业,黄御萌认为,要先规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我非常赞同先就业再创业,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创业很难成功。”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