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 | 劣质手机壳价格低到尘埃,“降标突围”不可取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07-14 18:2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手机壳行业的破局之道在于走出“低价依赖”,拥抱差异化竞争。

图源:图虫创意

价格低到尘埃里的手机壳,或是“毒源”!某电商平台销售的“9.9元包邮”手机壳,气味刺鼻,使用一个月后仍残留异味。记者调查发现,该行业准入门槛极低,许多小作坊为压缩成本,使用劣质原料生产出“价低味大”的手机壳。

劣质手机壳,有的甲醛、苯系物超标,有的携带塑化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有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长期接触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消费者来说,虽然一时省了钱,但最终是“被坑没商量”。生产厂家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恶性竞争,对此,监管部门必须及时出手——完善手机壳原料标准,加大市场抽检力度并从严处罚相关厂家,一件也不能少、不能拖。

追根溯源,行业同质化是乱象的深层诱因。当下手机壳市场多数产品在设计、功能上高度雷同,缺乏技术含量与创意表达。当产品无法形成差异,竞争就容易走向惨烈的价格厮杀。一些企业依法合规意识不强,随意降低生产标准、安全标准,使用劣质低价原材料就成了“信手拈来”的选择。

手机壳行业的破局之道,在于走出“低价依赖”,拥抱差异化竞争。从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潮款式,到结合个性化定制的专属图案,再到具备无线充电、防蓝光等功能的科技型产品,源于材料升级、设计创新、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差异化,不仅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更能建立品牌壁垒。

小小手机壳,考验着企业的责任与远见。尤其在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只有靠差异化策略、“向上”突围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突破低价内卷的桎梏,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报道】

快自查!手机壳选不对等于“毒源”在手上 如有这些特征快扔掉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