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22名儿童被困山野,孩子安全容不得“估计不足”

读特记者温琼
2020-05-07 16:18
摘要

这是一场格外令人揪心的救援:5月5日下午7时,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接报警称,一户外活动组织带领22名儿童(6-12岁)在坪山区石井街道水祖坑村与大亚湾市交界的山林徒步迷路,遂向警方求助。

这是一场格外令人揪心的救援:5月5日下午7时,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接报警称,一户外活动组织带领22名儿童(6-12岁)在坪山区石井街道水祖坑村与大亚湾市交界的山林徒步迷路,遂向警方求助。

所幸的是,在深惠两地多部门、多方力量的紧急救援下,5月6日凌晨1时,22名儿童全部安全下山获救。

难以想象在那一段时间内,孩子承受的是怎样的担惊受怕,孩子父母又是如何焦虑不安。

深夜救援,加上徒步线路全程崎岖湿滑,救援难度势必极大。我们向所有的救援力量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近年来,户外运动遇险事故频频发生,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我们也屡次呼吁,驴友们,莫把任性当做勇敢。而这次的遇险者近乎都是6~12岁的孩子,更加令人心惊胆战。显然,即便孩子们已成功获救,但此事依然是一次严重的教训,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与深刻反思。

爱自然,爱运动,爱城市是许多深圳市民的生活信条,特别是通过这次疫情,更加让人意识到自然与健康的重要性。让孩子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生活,乃至唤醒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相信也是许多家长让孩子参与徒步活动的初衷。这其实也从侧面表明,户外运动并不在求险求难,而在于在与自然的接触中,领悟自然,明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关系。

据组织方的相关人员表示,被困山林的原因是对孩子们体力估计不足。一句“对孩子们体力估计不足”的背后,承载着家长及社会多少的担忧,也暴露出组织者在其组织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据资深驴友介绍,孩子们徒步的路线是深圳著名的徒步路线“三水线”的一段。“三水线”被驴友戏称“毕业线”,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不适合儿童参与。对于这样的知识,家长可能并不了解,也对这条徒步路线中的风险缺乏相关认知,那么组织者作为专业人士,还带着这么多的孩子,理应有所全面考虑和充分预估,并对家长进行详实的告知。

“对孩子们体力估计不足”,换句话说,也就是高估了应对风险的能力,这其中是否存在着几分侥幸心理。这样的理由,不得不令人对组织者的资质和专业能力表示质疑。而必须强调的是,在公共安全面前,特别是涉及儿童的安全问题,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按最严格的标准最审慎的态度去衡量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再小的概率也必须予以最严苛的考察。

敬畏自然、珍惜生命,这是户外运动带来的启示,也是户外运动应当遵循的理念,着落于具体行动中即是时刻绷紧安全弦:以万全的考虑,面对万一的概率。事实上,一个美好的社会,囊括的东西很多,但千条万条,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倾尽全力消除一切危及生命安全、自然共生的的因素,方是“第一条”。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体会并收获更多美好。

生命面前没有万一,也不该有任何侥幸心理。更进一步说,在户外运动中求险求难的挑战心理,并不代表着户外运动的态度与精神,更不应该强加于这些6~12岁孩子的身上。

频频发生的驴友遇险事故,已经令我们头痛不已;这次又上演“22名儿童被困山野”的事故,着实超出我们想象的范围,现在回顾依然让人揪心和后怕。暂且不论社会资源的损耗,倘若孩子的生命健康因此而受到伤害,组织方真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吗?!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温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