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对一个女人来说
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很多女性来说
乳房可能是自信和自尊
是美的标志
也可能是参与生命哺育的重要道具
对罹患乳腺癌的女人而言
乳房是生与死的殊死战场

图源:见水印
乳房与美相通,与哺育相连
也与乳癌的死亡连结
在蕴含美丽哺育生命与失去生命之间
切乳保命看似是铁律
事实上是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乳房残缺留给她们的
是不可言喻无人可诉的隐痛
01
手术室的气味至今仍黏在鼻腔里,那天麻醉医生拍打着我的肩膀,不锈钢器械碰撞的叮当声混着医生温和的“手术很成功”,我盯着天花板上模糊的光斑,没意识到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术后第七天拆绷带,镜子里的自己像被剜去半颗心的瓷器。洁白纱布下凹陷的胸壁让我想起幼时摔碎的石膏娃娃,裂痕里永远填不满的空洞。老公把脸埋进我肩窝,温热的眼泪洇湿纱布,“活着就好”,可这句话像砂纸磨过心口——
我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化疗时掉光的头发又长出来了,绒绒的像初生的蒲公英。我却总在深夜惊醒,下意识去摸平坦的胸口,冰凉的触感让呼吸停滞。衣柜最底层藏着没拆封的义乳,硅胶材质泛着惨白的光,每次拿出来又塞回去,仿佛这样就能假装一切从未发生。
商场内衣区飘来甜腻的香水味,我鬼使神差地驻足。蕾丝边的文胸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柔的光泽,导购小姐笑着问尺码,我盯着模特丰满的胸型,突然想起确诊那天医生说的话:“全乳切除手术虽然简单,但生活质量......”那时老公攥着我的手颤抖,父母红着眼眶说“保命最重要”,我被恐惧裹挟着签下手术知情同意书。
梅雨季来临时,疤痕开始隐隐作痛,术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公一直拒绝看我伤口,有一次他在抚摸我身体的时候,突然就停住了,只那么一瞬间,我们彼此都明白,他还是在意的。
老公出差那晚,我终于鼓起勇气戴上义乳。镜子里久违的曲线让眼眶发烫,可当我试图拥抱自己,硅胶的凉意与皮肤真实的触感在对抗,撕裂的伤口在看不见的地方渗血。窗外的雨敲打着玻璃,我蜷缩在黑暗里,分不清脸颊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小区的玉兰又开了,洁白的花瓣落在晾晒的床单上。我把义乳收进抽屉最深处,不再逃避镜中的自己。
那些未说出口的后悔,那些被恐惧吞噬的选择,都成了胸口永不褪色的印记。或许有一天,我能真正与残缺的自己和解。
但此刻,月光依旧照不进那扇紧闭的衣柜门。
在这个故事里,“后悔”是一场散不去的阴霾。然而,并非所有的失去都源于选择,有时是命运没有留下任何余地。
02
2018年,我刚好23岁,在深圳上大四,有一天手摸到一块肿块,就去做了检查。很快,我被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第二期。
像我这个年纪,乳腺癌的发生概率大概是百万分之一。我在深圳和老家都治疗过,无论在哪家医院,我的年龄几乎都是最小的。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你这么年轻就有癌,是不是吃得不健康,是不是熬夜抽烟喝酒了,是不是想太多。
其实我都没有。
很多年轻癌症患者都没有。
第二年我做了右乳全切手术,具体来说是乳房改良根治术,切除整个乳房、大部分甚至全部腋窝淋巴结,以及胸肌筋膜。
很多患者因为爱美选择尽量保乳,也有人因为无法忍受复发焦虑而做了乳房切除。
但我没得选。
保乳手术的其中一个前提是肿瘤相对小而且单发,而我的肿瘤的大小大概为3cm*2cm*2cm ,占到整个乳腺四分之一以上,同时存在多个可疑病灶,只有全切才能完整切除肿瘤组织。
之前我看过一些病友全切后的照片,还是很害怕,那是一种畸形:伤口不是平的,那是一个特别大的深坑,尤其从侧面看,凹陷更加明显。疤痕像是没捏好的包子褶,突兀地横亘在胸前。
从第一次全切手术醒来,我记得自己浑身又冷又痛,每口呼吸都好像有碎玻璃在扎,只想谁给我一针立马睡过去。
半个月后,我才小心地扯开绷带看了一下伤口,还是挺难受的:癌细胞散得太广,刀疤接近15厘米,像蜈蚣一样弯弯曲曲,斜斜插入腋窝。也是这时候,我才发现没有乳头真的很可怕。
不仅如此,术后我的心态和仪态都出现了细微的改变,含胸驼背是常态,老觉得别人在盯着自己看,许多过去的漂亮衣服再不敢穿,静止时习惯于把一个大包抱在胸前遮挡视线,更别说外出谈婚论嫁了,愁得妈妈平添了许多白头发。
在生病期间,我完全是一个病人的角色,我要生存,我要接受一切,但一旦过了几年,病人的角色慢慢褪去,真正开始正视身体失去的那一部分,这时候,后悔感和愧疚感才会渐渐占据内心深处的各个角落。
难道生命和美丽真的无法兼顾吗?当医学进步带来新的可能,故事或许会有不同的走向。
03
那天晚上洗澡的时候,我习惯性摸了摸乳房,这是参加深圳市两癌筛查时听健康讲座后学回来的。
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动作,竟然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我摸到了乳房好像有硬硬的一片区域。
我想,这大概只是乳腺增生吧,最近工作“鸭梨山大”,也容易发脾气,公司体检刚做的乳腺彩超结果也是显示正常的。
但生性多疑的我第二天不还是挂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的号。医生帮我体检后,看了看我的彩超报告,说需要做个钼靶检查再评估一下。
把钼靶结果拿给医生看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果然,医生仔细看了胶片后,认真地说:这片钙化灶像泥沙样,需要做个活检明确性质的。
那就听医生的话做吧,在微创活检看到乳腺原位癌伴微浸润的病理报告后,我满怀希望地问医生:可以做保留乳房的手术吗?
医生却告诉我:不行,乳房钙化灶的范围太大了,这种情况不太适合保乳手术,只能做乳房全切手术。
这句话就像一记闷拳,击得我头脑发晕,喉咙发紧,两只脚仿佛不是自己的,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泥潭里,拔不出来,陷不下去。
我至死都是爱美的女人,平时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拍美美的照片发朋友圈,不怕病死,但怕丑死……一想到特别长的伤疤,一直延伸到腋窝,我真的感觉很恐惧,难以想象如果真的切了乳房我该怎么活。
可为了活命,似乎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就当我想自我说服时,事情迎来了转机,我想应该是之前把坏运气都用光了吧。
医生接下来的话,又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你适合做乳房重建手术,而且不是普通开刀,是腔镜重建。
腔镜重建?那是什么?
腔镜乳房重建是藏在腋窝里的手术革命,这项创新技术通过5cm的腋窝切口完成全部操作,将乳房的腺体根治性切除,但乳头乳晕及乳腺的皮肤保留下来,同时再放一个丰胸用的假体重建乳房,乳房表面完全没有切口,实现“肿瘤根治+形态修复”的双重目标:在腔镜切口下,也可以同时做腋下淋巴结的手术。

图源:深圳卫健委
该术式利用腔镜照明及放大优势,使血管、脂肪、腺体等组织清晰显露,操作更精准,止血更彻底。通过腋窝切口完成手术,假体即刻原位替代乳腺组织,还原乳房自然形态与柔软手感,实现乳房表面无痕且切口隐蔽。
果然,就如医生所说,术后的我不需要义乳的垫衬,也不需要在更衣室内遮遮掩掩,让我既保住了性命,又重拾自尊和美丽信心。
这是否意味着,所有面临切除的乳腺癌患者,都能通过这项新技术重获“新生”?
04
腔镜重建技术,无疑为许多姐妹点亮了一盏灯,让“活得美”成为可能。
然而,在欣慰之余,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不是什么类型的乳腺癌都能做腔镜下乳腺癌根治+乳房重建。如果癌症已经侵犯到乳房表面皮肤或者胸壁,这项技术就不适合了。

图源:世界乳腺癌组织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经历过癌症的女性,都在恶疾面前完成了一次关于生命的全动员,因为坚韧与勇敢,她们理应被赋予“铿锵玫瑰”的称号。
然而乳房的去留,从来不单单是一个医学问题。选择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求生本能、复发的焦虑、对美的渴望,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反复考量。
经过近年来医疗水平的迅猛发展,在我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接近90%,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通过规范有效的治疗——乳腺癌I期,II期患者5年生存率更是接近95%。治病救人,医体医心,乳腺癌的治疗价值是早期治愈,同时活得长、活得久、活得美,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从“保命必须毁形”到“根治亦可优雅”,腔镜乳房重建术标志着乳腺癌治疗真正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正如那位经历乳腺癌并坚定选择腔镜乳房重建的女性在癌症日记中写道:“当医学还给女性选择的权利,那道隐形的切口,便成了重生的密钥。”

腋窝切口就长这样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