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时候早上掀开娃的被子,发现TA的小被窝又湿漉漉的……看着孩子有点害羞的样子,又着急又难过?甚至忍不住说过“怎么又尿床了”这种话。
其实,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它也不是一个坏习惯,而是很多小朋友成长中会遇到的“小状况”。
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用对方法,就能一起赶跑这个“尿床小怪兽”!
什么是夜遗尿?
不是所有尿床都叫“夜遗尿”,2025年最新版专家共识给出了清晰标准:
如果一个≥5岁的小朋友,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每月至少1次,并且持续3个月或以上,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夜遗尿”。
简单来说:
● 5岁以下的宝宝尿床非常正常!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中,不需过度担心;
● 5岁以上若频繁尿床,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及时干预就好,绝对别给孩子贴上“不乖”的标签。
为什么孩子会尿床?
很多家长以为尿床是孩子故意的,其实根本不是!绝大多数尿床(专家叫“原发性夜遗尿”),都和3个身体原因有关:
●夜里尿尿太多啦
大脑里有一种叫“抗利尿激素”的东西,它会在晚上变多,告诉肾脏:“晚上要睡觉啦,少生产一点尿”。但有些小朋友的这种激素分泌得不够,晚上肾脏还在拼命工作,膀胱里的“水库”就很容易满。
●膀胱容量偏小
膀胱就像一个小水库,负责储存尿液。有些小朋友的“水库”容量比较小,或者不够放松,存不了整晚的尿。
●叫不醒的“沉睡脑”
尿意信号本来应该像闹钟一样能把大脑叫醒:“快起床!该上厕所了!”。但有些小朋友的“闹钟”声音太小,或者大脑睡得太沉了,完全感知不到信号,身体就会自己“排水”了。
✨ 重要提示:
绝大多数尿床都不是心理问题!不要责怪孩子,责怪反而会让他们更紧张,让情况变得更糟。
孩子尿床了该怎么办?
新共识强调——基础治疗是所有应对方法的基石,非常重要!
💁 给爸爸妈妈的行动指南
✅态度是第一“良药”
请一定要理解、包容和支持孩子。告诉他:“这很正常,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会,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消除孩子的羞耻感和恐惧感。
✅生活习惯调整
● 喝水计划:白天要喝足水,但傍晚以后(比如下午5-6点后)就要减少饮水量。睡前1-2小时尽量不要喝水、牛奶、果汁等。
● 饮食注意:晚饭清淡一点,避免过咸、过甜的食物,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茶)。
● 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防止便秘。因为胀大的肠子会挤压膀胱,让它能存的尿更少。
● 睡前仪式:养成睡前排空膀胱(去马桶上再尿一次)的好习惯。
🙋 给小朋友的闯关任务
✅膀胱训练
白天感觉尿急的时候,可以尝试稍微多憋一小会儿(几分钟),这样可以锻炼膀胱的“容量”和“力量”。
✅奖励机制
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张“闯关地图”,如果晚上成功叫醒了,或者早上起来小被子是干的,就给自己贴一颗小星星!集满星星可以换一个小奖励,重点是奖励“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没尿床”的结果。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如果基础治疗了几周,娃的尿床情况没改善,不要犹豫,带娃去看儿科的医生。
医生可能会用这两个“帮手”:
●报警器:它是一个超级帮手!一感应到湿,就会立刻“嘀嘀嘀”响,帮助叫醒娃。长期用能训练大脑对尿意的反应,是赶走尿床小怪兽最厉害的武器之一。
●药物:比如去氨加压素,能帮助大脑补充“抗利尿激素”,让晚上产生的尿变少;或者其他帮助膀胱放松的药。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哦,别自己买给娃吃!
最后,请亲爱的爸爸妈妈
和小朋友们记住
夜遗尿是一种疾病,并非孩子的错
这是成长中的一个小挑战
就像学会走路、学会骑车一样
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和方法
责备和惩罚是解决尿床问题的
最差方法
积极、科学的态度
才是治疗成功的第一步
只要有耐心和信心
我们一定可以赢得胜利
拥有一夜干爽的睡眠!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