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2025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为主题,众多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蓁蓁参与了“从实验室到产业——科技文化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圆桌对话,分享了人民网在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人民网作为网上的《人民日报》,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旗下“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产品——主流价值语料库,能有效解决各类大模型的价值观对齐问题。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人民网展出的“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AI产品,正是其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文化IP与AI的深度融合,实现跨时空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引发广泛关注。
面对AI对传统内容生产的冲击,叶蓁蓁坦言他最为担忧的是30人的AI团队可以凭借对AI的熟练运用,在内容产量、质量和综合影响力上超越拥有3000人的人民网团队。他指出,当人们更多探讨用AI赋能生产,他更关注如何反向赋能AI。即如何通过调整流程、组织架构和业态等方式,让3000多人的团队乃至更广泛的UGC用户创造的内容,打造出更加强大的AI系统,而非单纯消耗AI能力。叶蓁蓁表示:“只有打造出真正好用、强大的垂直领域 AI 应用,才能凭借这一利器,真正树立在AI时代的竞争力。”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