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版融合”的认识,出版领域已经走过了质疑、迷茫和徘徊阶段,正朝着新的改革方向推进。那么,出版融合究竟“融”在何处?是呈现形态的创新,还是出版流程的再造,抑或是经营模式的变革?这些改变都是基础层次的融合,深层次的融合是思维的转变。思维影响行动,出版单位要敢于突破思维的限制,用融合思维创制融合精品,实现对出版内容价值的创造、对出版项目品牌的打造。
图为本文作者张倵瑃
拓展“朋友圈”:小地方反映大主题
进入数字时代,创制技术更新,传播渠道延展,出版单位应该紧跟节奏,拓宽融合认知,认识到出版融合不仅是出版单位内部的系统性变革,也是出版单位之间的资源聚合。
与独立出版相比,联合出版的显著优势之一在于资源整合。事实上,不同出版主体的思维模式不一样、创制方式不一样、擅长领域不一样……在相互协作的环境下,这些“不一样”能够被有效地运用起来,从而不断地创新和叠加出版内容,以确保出版内容的品质和传播效力。
2023年10月,为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不同区域、不同主体“动”起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积极联动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以及长江流域的19家党刊社,梳理了整个长江流域有影响力的诗词和诗词故事,共同推出以“宣传片+短视频+人物海报”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数字出版作品《读着诗词游长江》。
在联合出版的过程中,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负责统筹策划与内容出版,西南政法大学牵头与长江沿线省市高校对接,并撰写重庆诗词故事的文本;四川美术学院对视频动画进行创制;长江流域的其他党刊社协同当地高校推荐熟悉本地情况的专家出镜录制视频……通过联动出版的模式,小地方反映大主题成为可能,《读着诗词游长江》数字出版作品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背景图,每一幅背景图都让人心旷神怡,给受众带去了直观的视觉冲击,全网传播量超1亿,实现了好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目标。
敢于“反操作”:小故事跃迁大图书
随着新兴创制技术的推广,传统出版载体与数字出版载体的界限逐渐模糊,载体融合已成为出版领域的重要趋势,这使得内容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内容获取方式。
当下,把纸质图书、纸质刊物转化为电子图书、电子刊物,成为数字出版的一种潮流趋势。作为一家具有新闻属性的地方党刊社,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认为,出版工作是新闻工作的“近亲”。近年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既当“媒体人”,又做“出版人”,运用融合的思维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出版选题,让图书出版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深度“书媒体”。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又恰逢重庆解放75周年,为反映75年来巴渝大地的巨变,以此折射75年来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按照“每年一事、每事一人”的原则,通过“端、网、号、刊、书”一体化策划的方式,集合全社力量,共同创制推出“75年·75人”专题报道,并与重庆出版集团联袂出版《那年·那事·那人:重庆1949-2024》图书,该图书收获广泛好评,获评二十佳渝版渝创渝事图书。今年,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进一步深化从新闻报道推送到专项图书出版的“倒出版”模式,在自有新媒体平台“七一客户端”上开设“何以重庆”系列报道专题,计划8月集纳报道、出版图书,展示重庆各区县的历史风貌、变迁发展。
这种数字出版“反操作”,能够促成新闻产品从“标识作品”到“品牌产品”的转变,形成IP的长尾效应。事实上,出版载体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或量的增长,而是整个系统集成后形成质的裂变;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此长彼长的双向奔赴。
增强“责任感”:小线索变成大爆款
出版产品的类别是什么?是精神类产品。物质类产品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更换、退货或经济补偿等方面来消除负面影响,但精神类产品却不能。精神类产品一旦被受众接收,就会印入受众脑海中,影响其思想和行为,有问题的精神类产品必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出版单位要肩负起意识形态引领、思想文化建设的使命。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把创制有正能量的精神类产品放在心上。2024年11月12日,西藏自治区洛隆县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洛隆县烈士陵园寻亲公告》。11月13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发现这一信息后,迅速行动起来,联合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西藏昌都洛隆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为49名重庆籍烈士寻亲”活动,先后派出10余名记者,寻访40余次、走访100余人、查阅档案资料60余万字,与关心此件事的受众一起,为40多位重庆籍烈士找到亲属或亲属线索,创制出版42篇(个)主题作品。
在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的推动下,洛隆县烈士陵园的烈士墓碑信息更正和修缮工作顺利启动;4名烈士亲属实现到洛隆县扫墓的心愿;不方便到洛隆县祭扫的烈士亲属,收到了装取烈士墓地的土样……正是这些善良之举,正因这些温暖之作,“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成为了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主题作品在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自有平台播放量突破75万,评论数超3000条、点赞数过4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报等82家主流新媒体平台转载,被网易、搜狐、新浪、腾讯等商业平台首页置顶推送。
把线索变成选题,将选题变成作品,将作品变成精品,将精品变成爆款,是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全体出版人的追求和梦想。事实上,出版单位以“价值定力”驱使“流量变量”,是出版单位区别于商业平台、自媒体平台的根本所在。在内容传播高竞争的环境下,出版融合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解决出版单位“生存力”的问题,更是为了让出版单位有意识、有能力践行自己的社会使命,实现“流量向上”和“精神向善”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