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融合精品项目 持续优化出版供给体系——访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

读特新闻记者 钟诗婷
05-26 11:26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在全媒体时代,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驱动力。

数字时代,如何建设出版主阵地?5月26日,来深出席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论坛的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表示,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坚持把推动出版融合发展作为总抓手,以传播的力度、效度、热度为着力点,通过智能化智慧化智库化升级改造,持续探索新闻出版事业从“相加”走向“相融”的路子。他透露,近年来杂志社先后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

创新驱动:建立融合精品项目的孵化与培育机制

在打造融合出版项目的过程中,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孵化与培育机制。在选题策划阶段,建立每周采编调度会机制,由班子成员牵头围绕当前宣传报道注意事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专项宣传报道计划等展开交流探讨,形成重大主题报道同探讨同推进、重大采编事项同商议同落实的工作思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破传统编辑部门的局限,组建跨部门融合团队,引入技术、设计、发行等多领域专业人才,共同参与项目的策划、制作和推广。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宣传为例,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按照“每年一事、每事一人”的原则,采取“端、网、号、刊、书”一体化策划,集合全社力量,共同创制推出“75年·75人”专题报道,并与重庆出版集团联袂出版《那年·那事·那人:重庆1949-2024》图书,该图书获评二十佳渝版渝创渝事图书,收获广泛好评。

体系重塑:持续优化出版供给构建多元化生态系统

为持续优化出版供给体系,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从多个维度入手,构建多元化生态系统。一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传统出版流程的束缚,建立适应融媒体生产的组织架构和协同工作机制,撤销设计出版部,重新组建新媒体部,实现采编、制作、发布等环节的高效联动和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拓展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除传统的纸质刊物外,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打造电子杂志等多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同时积极布局新媒体平台,构建起以《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3本党刊以及一本综合文化类期刊《全视界》,市委党建门户七一网、七一客户端,“重庆党建”强国号,“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4个新媒体,人民号、抖音号等多个平台账号组成的“4+4+N”全媒体传播体系,杂志社新媒体传播矩阵关注量、粉丝数超6700万。此外,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通过与高校、部门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丰富出版供给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引领:坚持融合精品项目的文化传承与思想升华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的出版融合项目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文化传承与思想升华的有机统一。在项目选题和内容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2023年杂志社与西部航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以全国“三会一课”品牌党刊《党课参考》出版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读本》为基础,把传统党刊上的文字元素转换为新兴媒体上的画面元素,联合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说文解字”微宣讲》系列短视频,上载至海航系124架飞机的机上影音系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上蓝天”“进客舱”;2024年,杂志社联合长江流域19个省市多所高校近百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共同录制100集传播长江文化、讲好中华诗词故事的重大主题作品《读着诗词游长江》,在《党员文摘》杂志、七一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同步推送,被“学习强国”开设专栏推介,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国际在线”新闻客户端等转推,全网总传播量超1亿次。

数据驱动:强化技术赋能不断提升媒体融合质效

做好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不仅需要大规划,还离不开大投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建成重庆期刊数字出版基地、融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全媒体演播(创制)中心,以及研发和升级改造七一客户端。利用融媒体指挥中心,杂志社可及时监测、分析融合出版项目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等数据指标,及时调整内容策略,优化作品题材与表现形式,有效提升传播效果。如根据数据统计和研判结果,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针对党员干部关注国际时事的需求,开设了“国际瞭望”栏目,邀请媒体资深从业者和相关方面的专家执笔,对国际热点、焦点话题进行独家解读,收获广泛好评,成为刊物内容的“看点”、刊物读者的“买点”。同时,依据数据反馈,持续改进标题拟定、文稿撰写、视觉呈现等细节,增强作品吸引力,使作品更贴合受众喜好。

人才支撑:构建融合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

在全媒体时代,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驱动力。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高度重视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对待专业人才只看“本领”,不论“出身”,编制内的专业人才与编制外的专业人才实行同工同酬、优绩优酬。同时,杂志社以国家“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依托,与重庆部分高校和市级部门联动,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打造人才培养蓄水池,持续引进了一批既有传统新闻素养和底蕴,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传播技能的全媒型出版人才。

【读特新闻+】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中共重庆市委支部生活杂志社。1997年重庆直辖后,重庆市委决定《当代党员》为市委机关刊物,杂志社为市委组织部所属自收自支正厅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总编会集体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改革开放后,除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外,杂志社相继创办党员干部修养和党风廉政建设读物《党员文摘》、“三会一课”品牌党刊《党课参考》,受到全国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欢迎。2010年4月,由市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市委组织部与杂志社主办的市委党建门户网站七一网开通。2018年,杂志社入驻数字出版基地(一期),并研发上线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陆续建成投用融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全媒体演播(创制)中心。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先后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杂志社创制的新闻作品获评第33届中国新闻奖以及中宣部出版局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等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钟诗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