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山市将“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围绕开展改造提升镇街医疗机构“中医馆”、新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阁”以及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创新医保支付、扩大住院中医特色治疗病种数量等工作,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缩小服务半径,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便捷、更实惠、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基层中医药服务升级受热捧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去年,市十件民生实事提出“改造提升镇街医疗机构“中医馆”20个,新增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阁”50个”的目标,推进社区“中医馆”“中医阁”建设提质扩面。
早在2017年,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已开设“中医馆”,2024年,该馆完成升级改造后,能够开展8类1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受到周边居民和上班族的欢迎,一时间“圈粉无数”,并被市卫生健康局评为2024年全市4家旗舰“中医馆”之一。
去年,得知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开展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后,家住附近的梁女士时常来到这里接受中医药理疗。“一到秋冬季就容易感冒,腹部不适,来这里理疗很好。”梁女士说。
“最高峰时,我们中医馆一天仅天灸项目就接诊了超700人次。”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主管康复治疗师卢引弟说,中医馆与中山市中医院医联体合作,中医院主任专家每天来中心坐诊,让病人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中医馆的医疗水平。2025年,该馆还会加开更多受居民欢迎的特色项目,如中医外敷法、毫火针等,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在中山,越来越多的中医馆、中医阁等开设到群众身边。去年,我市改造提升镇街医疗机构“中医馆”30个、新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阁”58个,新增建成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市级老药工专家传承工作室16个,不仅高标准完成民生实事任务,还更好推动了中医药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
记者从中山市卫生健康局获悉,中山在全省较早建成市—区域—镇街—社区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医院和社区“中医馆”100%覆盖。现有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100%能开展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卫生站100%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目前,中山市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大幅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巩固和完善,服务基层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高。
创新医保支付减轻就医负担
记者从中山市卫生健康局获悉,近年来,中山市紧紧围绕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整体部署,牢牢把握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机遇,全力推进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除了“家门口”看中医变得更加方便,在中山,就医费用也变得更便宜、更实惠。
记者从中山市医疗保障局获悉,2024年,中山市赓续中医特色医保支付方式,扩大住院中医特色治疗病种数量至221种,覆盖骨科、康复科、妇科等13个专科领域。
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山市已有29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病种治疗,全年累计服务9545人次,实现中医治疗比同效西医平均医疗费用降低26%。中山正在通过一系列医保支付创新措施,大大减轻市民就医负担。
擦亮科普窗口传承中医药文化
作为中医药知识普及的重要窗口,2024年,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进行了系列软硬件升级改造,对馆内空间进行优化布局与内容扩充,增添了现代化展示技术和多样化互动体验项目,游览趣味性大大增强。据悉,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还将完善智能化建设,通过引入智能导览机器人、开发专属小程序、建设全息投影展示区等举措,为市民游客搭建更好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与体验平台。
“讲解员告诉我们,针灸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各地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这让我觉得中医很神奇,也为中医感到自豪!”在中医药文化馆沉浸式体验后,来自西区中心小学的“小客人”如是说。
中山市中医院自2020年起启动“馆校互动”项目,通过中医课堂进校园、学生走进中医药文化馆的互动形式,传播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教授实用技能,帮助中小学生树立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培养对中医药的兴趣。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惠及学生超过8万人。2024年,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升级后,中山市中医院将“馆校互动”项目向纵深推进,开展进馆研学活动33场,并与西区街道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西区中心小学携手共建中医药薪火传承试点学校,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除此之外,去年,我市还创新开展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中医药健康夜市“六进一市”等活动。
统筹 记者 隋胜伟 徐钧钻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挑战# 《等风来》 图一:9月22日17:40 听说有台风,我和妈妈去钱大妈囤点菜,谁知货架空空。 图二:18∶30 妈妈在网上订菜, 外卖小哥破天荒地隔了4小时送达,他们一定忙到飞起。 图三:22:00 家里的小猫咪不知道台风将至,惬意地趴着。 图四:9月23日8:00 因台风停课的我按部就班地居家学习。 图五:9:00 同学爸爸发了一个视频,不知哪里来的猴子爬到了闹市区的一棵树上,它是不是也预感到台风将至? 图六:11:30 在家,我也要开启我热爱的体育时间。 这是台风“桦加沙”来临前,一位小学生“等风来”的日常。🙃🙃🙃 未完待续。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