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有不法分子仿冒驾校、公安、法律咨询公司等,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免到场,代考驾照”“酒驾、醉驾、吊销驾照都可以恢复”的代办驾照服务。警方提醒,这些不法分子还谎称有内部关系、特殊渠道,其实都是为诱导用户不断支付高额报名费、手续费、保密金,达到诈骗目的。
据介绍,诈骗分子以“正规机构、系统可查、线上办理、免学免验、内幕操作、快速下证”等噱头吸引用户,诱导用户添加社交账号进行沟通。在沟通期间使用虚假营业执照、虚假交警系统、虚假合同、虚假教练证等骗取信任。沟通过程中,“教练”会收集学员的身份证、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并提醒学员录制模拟考场考试的视频,要求视频时长18秒以上、在车内录制、人脸清晰露出等,声称会将视频上传到交警后台,以此来佐证自身的正规性。
同时,部分“教练”会询问用户是否已下载12123手机客户端,若已下载,则诱导用户删除该软件。他们以“考试期间不要乱操作,否则将导致录入人脸的考试成绩被取消,5年禁考”等看似严肃实则恐吓的话术,使用户无法登录官方客户端核实真伪。接着,他们谎称下证成功,并给用户一张名为“xx省车管所内部代考保密协议”的红头文件图片,要求用户缴纳2-3万元的保密金,声称签订成功后由车管所财务自动退回。付款期间,当用户收到微信客户端的风险提示时,“教练”会催促忽略提示并继续支付。 在支付了保密金/学时验证金后,用户在12123平台上却未能查看到自己的驾照详情,或在咨询驾照进度时联系教练却发现部分教练直接失联,甚至将用户的社交账号拉黑,此时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而之前多次支付的办证款项已无法追回。
此外,还有诈骗分子伪装成法律咨询公司,在网络上宣称可通过行政复议帮助因违法(如酒驾、醉驾)被吊销驾驶证的人恢复驾驶资格,一些明显超过行政复议法定申请时限的案件已经无法受理,但诈骗分子仍然诱骗受害者支付更多费用。
记者了解到,针对通过微信社交平台代办驾照类诈骗行为,微信安全中心近期处罚了一批账号。警方表示,这类通过微信制造代办驾照的诈骗行为,不仅会受到平台的处罚,还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欢迎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相关线索进行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警方提醒,机动车驾驶证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课程学习,通过考试后方可取得,对于那些通过熟人介绍或网络渠道宣称可以“免考包过”“代办驾驶证”的信息,务必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同时,驾驶证被吊销后无法通过任何渠道自行恢复,只能重新参加考试获得,任何声称可以通过“内部关系”或“特殊渠道”提前恢复驾照的都可能是诈骗。市民如有相关疑问,应直接向公安交管部门咨询。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