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员工价,75折买苹果”?别信!已有上百人被骗丨有料
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 文/图
05-16 18:01
收录于专题:有料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苹果内部员工价,手机、平板、电脑全线产品75折。官网下单,线下自提……”近日,小红书平台出现大量打着“苹果员工”旗号的活动推广信息,优惠力度令人心动。事实上,这些推广信息的背后是一场连环骗局,消费者一旦上钩,种种诈骗套路就会接踵而至。5月16日,读特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骗局受害者已达上百人,累计诈骗金额近百万元。

员工价背后的“连环套”

读特新闻记者根据线索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苹果75折”发现,大量账号伪装成苹果官方人员,使用“Apple授权”“iPhone销售”“苹果直营”等用户名,以“内部员工价”“教育优惠”等名义发布折扣信息。

小红书上大量伪装苹果员工的账号发布活动信息。

“对方在推销过程中会反复强调官网,以骗取消费者信任。”一位江苏的受害者张女士告诉读特新闻记者。

读特新闻记者随机联系了其中一位卖家,咨询13寸苹果笔记本电脑售价,对方表示目前官网价格7999元,参与活动通过苹果官网下单购买直减2000元,到手价5999元,官网当天下单当天发货,也可以自提。

当记者表现出购买意愿后,卖家强调付款方式仅支持信用卡和花呗,并要求提供收货人信息,再通过对方发来的官网链接付款。支付后半小时内将收到取货通知,交易完成返现2000元。

诈骗分子通过小红书私信向记者介绍活动信息。

“事实上,骗子将自己填作收货人,但付款页面中并未显示。支付后骗子会立即线下提货。”张女士说,她在该骗局中支付了5999元购买的苹果手机,最终在深圳万象城苹果门店被取走。

张女士告诉读特新闻记者,在这过程中,对方还会以第一次下单未按要求备注为由,诱导二次付款,并称第一次支付的金额会自动退款。“退款一直没到账,对方解释由于是信用卡支付,无法原路退回,又让我加了一个财务的QQ,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再次诱导转账。”

苹果拒绝提供取货人信息

当张女士意识到遭遇诈骗后,对方将其删除拉黑。随后,张女士向所在地派出所报警,并联系了苹果官方客服。“我出示了订单号和付款凭证,但苹果拒绝提供取货人信息。当地警方只能联系深圳警方协助调查。5月5日立案,至今还没有进展,民警说追回希望渺茫。”

一向以保护用户隐私为卖点的苹果,一度以此为由拒绝协助警方解锁涉案手机。在该骗局中,苹果是否会配合警方提供取货人信息?苹果内部是否真的有员工折扣?5月15日,读特新闻记者来到深圳万象城苹果门店了解事件进展。

深圳万象城苹果门店。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是否有员工折扣时,苹果店员称不便透露。对于网上相关的推广信息则表示,“肯定是假的,诈骗,不要信。”至于线上下单、线下取货需要提供哪些资料,店员则表示取货人必须本人凭身份证到门店提货,并且取货人必须与官网填写的信息一致。

苹果官网也显示取货必须携带身份证。

当记者表明身份反映相关骗局,希望了解事件进展时,门店负责人表示无法代表苹果官方立场回复。记者通过该负责人提供的官方联络方式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一名苹果前员工告诉读特新闻记者,苹果确实有内部优惠,“但名额很少,管控也很严格,不太可能出现大量线上转卖的情况。”

累计诈骗金额近百万元

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同一骗局的受害者们组成了反诈互助群,群主王先生告诉读特新闻记者,受害者预计有上百人。“目前已经登记的受害者约65人,还有很多放弃的,预计上百人。经过初步统计,群内累计被骗金额已接近100万元,单个被骗案例最大金额达7万元。”

王先生表示,大部分受害者都是近几个月集中在小红书被骗,受害者与实际取货地大多是异地,且案件分散,报警后取证困难。“诈骗分子取货的门店遍布全国,上海、广州、深圳、福州都出现过,诈骗话术和手法都一模一样,怀疑是同一个团伙。”

既然苹果规定线下提货必须出示身份证,理论上来说,根据订单号和身份信息即可追踪到诈骗分子,为何大多数案件迟迟未有进展?王先生告诉记者,据部分受害者从警方获得的反馈来看,苹果方面的配合仅为提供店内监控,暂未提供取货人信息。“即便有追踪到的取货人,也只是诈骗分子找的跑腿服务。”

律师:小红书应尽到平台管理责任

据王先生反映,该骗局最早的案件发生在去年,当时已有部分用户向小红书平台举报诈骗分子账号,并且上传了报案回执、拉黑截屏和转账记录等证据。然而,小红书平台并未对诈骗账号进行及时处理,甚至出现过举报不成功的情况,对大量诈骗帖文也未作出警示提醒,导致受害者不断增加。

小红书用户反映平台管理不作为。

用户举报诈骗信息后,小红书官方反馈举报失败。

对此,湖南公言(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胜春表示,小红书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应尽到管理义务,有责任对违法账号进行及时处理,并对诈骗信息进行警示和拦截。如果平台未能采取必要措施,导致用户受到损失,或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作为交易平台的苹果官网,李胜春则表示,通常情况下,苹果公司出于对用户隐私保护,不会在没有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向个人透露取货人信息。如果受害者已经报警,并且有警方介入,苹果公司则应当根据法律程序提供必要的协助。

(文中张女士、王先生为化名)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露锋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