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夜话 | 王国猛:文学写作贯古通今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2024-08-28 18:13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南书房夜话 | 王国猛:文学写作贯古通今

8月17日晚,深圳作家王国猛做客由深圳图书馆主办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二季第二讲活动,围绕主题“文学写作的古与今”,从宇宙之机、天地之奥、万物之理、时序之律、山川之美、旷古之思、天下之志、人生之悟、闲适之意等古典文学之道入手,探讨古典文学对当代写作的借鉴意义。

王国猛表示,文学写作贯古通今,要写好文章,须具备巧、技、术、学、道。他提到,正如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我们的写作可以把天地万物、宇宙、山川这些东西都挫之于笔端,在我们的笔下表达出来,所以从文学写作的意义来讲,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进入到我们的文章当中。“古代的大家的写作内容都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杜甫虽然只是写诗,但是他可以把所有的生活、山川、地理、风情这些东西都在诗歌里面予以表达。越是大家越是多面手,文章写起来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表达上、形式上,都是可以多元化的。”

谈及写作方法,王国猛强调文无定法。“如果我们说写作是用哪一种方法,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到一定的水准,真正到了一定的水准就像鲁迅先生的杂文一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王国猛又举例称,苏轼的行文风格自然畅达,如行云流水,同时他追求创新求变,力戒千篇一律。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雷同之累赘,但觉篇篇不同,姿态各异。正如他在《文说》中所言:“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可以说,苏轼写文章已完全进入自如的境界,没有任何的框架和约束。

对王国猛而言,他自己致力于写短文,绝不冗长拖沓,迄今已出版《微言大义》《别有根芽》《吹尽狂沙》《明月清风我》《江山犹是》等作品。在他看来,短并不意味着容量小,思想浅。恰恰相反,他以为必须文以载道,言之有物。也就是要思想深刻观点独特,如果人云亦云,或者观念陈旧,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思想这个核心,然后进行逻辑的展开,无须太长,即可析理抒情,多了都是累赘。

“最好的文章是能够给你启示的,里面的人生的感悟最少能让人达到一种感情上的共鸣,或者让你真正产生了审美的愉悦。”王国猛认为,文章阅读理想的收获包括深刻的思想启迪、高度的情感契合以及审美愉悦,读起来琅琅上口。

王国猛还指出,“文以明道”“文以载道”,“道”被认为是古典文学成为经典的核心关键。古代诗词文章里面的“道”,是宇宙之机、天地之奥、万物之理、时序之律、山川之美、旷古之思、天下之志、故国之恋、黍离之悲、人生之悟、缱绻之情、闲适之意等。“文学是‘人学’,最终都要回归到‘人’,但是也不妨碍古人思考天地万物的道理。”王国猛说。

(图片均由深圳图书馆提供)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