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二季启动 首讲对话“文学写作的当下与未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2024-08-14 10:35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探讨文学写作对于大众的价值与意义

日前,以“文学写作”为主题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十二季正式启动。本季首讲以对话的方式,邀请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级作家南翔,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霞三位嘉宾,聚焦“文学写作的当下与未来”,探讨文学写作对于大众的价值与意义。

启动仪式上,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致辞介绍,“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自2014年11月创办至今,今年迎来第十年。十年来,“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一共举办了181场活动,有340多位嘉宾走进南书房和读者分享见解,线上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达100多万人次,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功能、主题、内容、效果还是成果转化,已然成为深圳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符号。

张岩表示,深圳是文学的沃土,文学人才辈出,文学阅读氛围蔚然成风,很多读者对文学的兴趣浓厚,本季“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以“文学写作”为主题,主要邀请深圳本土作家、学者开展“文学写作十八讲”活动,从非虚构文学、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等角度讲授写作经验与方法,旨在提倡文学创作,提升公众文学写作素养,带领市民读者走进气象万千的文学世界。“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季的活动,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大家拿起笔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成为文化创造者。”

那么,今天的文学形态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要如何去应对?作为本次首讲的对话嘉宾,南翔与尹昌龙、刘洪霞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

尹昌龙认为,文学最根本的是写人内在的情感世界。“文学最伟大的东西是一种‘见证’,证明人在这个世界上曾经爱过、曾经也热烈地生活过。”“在某种意义上,作家是幸运的,他们始终把他们心灵的东西通过文字来表达,而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我们可能都当不了作家,但是你需要用文字给你身边的人,给这个年代做一份交代。”尹昌龙表示,今天,文学让我们以另外的方式与这个时代相遇。

对于什么是好的文学写作,刘洪霞认为作品还是要有思想的重量,艺术性加上思想性是更好的写作。写作者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世界意识”或者“空间意识”。“我发现全球化之后,现在不仅仅是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对立结构,而是城市和世界的关系,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个高远的视野,要有世界意识。”刘洪霞强调,当下的写作只有怀抱全球视野的时候,所写的东西可能才会更有说服力。

在南翔看来,文学写作贯古通今,无所不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来源。现在的写作因为有了自媒体,它的写作界限就没有那么分明。“作家和非作家重要吗,一点不重要,谁都可以是写作人。”他也赞同刘洪霞的观点,认为“拥有世界的视野、世界的意识、世界的眼光可以不断提升我们写作的坐标,才可能圆我们每一个人的写作梦,不一定要达到某个技术上的或职称上的标准,我们自身乃至社会的认可都能成为衡量我们写作不断提升的标高”。

在互动环节,面对读者关于如何自我评估文学水平以及文学写作入门等话题的提问,三位对话嘉宾均从自身丰富的写作经验出发,给予了切实的指导。

据了解,本次活动线下线上同步举行。在深圳图书馆官方微信视频号、微博、B站,深圳广电集团的壹深圳客户端、壹深圳抖音号、壹深圳视频号、腾讯新闻App等平台直播合计观看超15万人次。

(图片由深图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