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刷脸”在酒店业逐渐退场,二手刷脸机“打骨折”卖丨有料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05-17 11:3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人脸识别”是便捷还是“麻烦”?

“刷脸入住”曾以其便捷的身份验证方式在酒店行业“风靡一时”。然而,上海、杭州等城市近期纷纷调整酒店入住措施,摒弃“强制刷脸”要求。与此同时,市场上涌现出大量二手刷脸设备。

5月16日,法律人士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存储“人脸数据信息”的企业,受行业和地域差异影响显著,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资质标准。而数据存储业务的核心在于安全性,这涉及网络安全等级认证等多重技术要求。

央视财经截图。

“刷脸入住”逐渐退场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办理酒店入住、进行上班考勤、通过小区门禁,已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场景。然而,信息泄露风险也随之提升,人脸识别技术所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渐受到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出《关于限制旅游场景过度使用“人脸识别”的提案》。他指出,目前众多旅游住宿机构如宾馆、酒店和民宿等都已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往往是在“告知且同意”的原则下实施,但这一做法实际上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戴斌特别强调,游客在入住时不仅需要出示身份证件,还需进行人脸识别,这一流程既降低了服务效率,又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近期,上海、杭州等地酒店调整入住措施,放弃“强制刷脸”要求。读特新闻记者于5月16日以消费者身份致电深圳、上海和杭州等地多家酒店了解相关情况。

在深圳,希尔顿欢朋、深铁皇冠、维也纳国际酒店以及华住集团旗下的全季酒店、汉庭酒店、桔子水晶等酒店均表示,现在不需要刷脸,顾客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入住。若忘记携带身份证,可以通过“粤省事”平台领取“粤省事码”,出示此码即可登记入住。

上海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取消刷脸入住的要求。若顾客忘记携带身份证,可提供身份证照片和现场拍摄的人像照进行无证登记,酒店工作人员在公安系统比对成功后即可入住。

杭州的多家酒店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若忘记带身份证,可以选择在酒店直接进行无证登记或在当地派出所报备后入住。

5月15日,深圳一酒店业内人士向读特新闻记者透露,当前深圳已有不少酒店取消“刷脸入住”做法,但目前尚未收到正式文件通知。

“人脸识别”是便捷还是“麻烦”?

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就已开始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酒店行业,推出“刷脸”入住、支付等服务。其中,尤以飞猪旅行的“未来酒店”,以及腾讯与艺龙、住哲打造的“微信生态酒店”最具代表性。

彼时,被称为“全自动流程”“一站式入住”的智慧化服务逐渐渗透进酒店行业。公开资料显示,“未来酒店”为顾客提供全流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顾客的预订信息,并引导顾客前往房间。而“微信生态酒店”亦是通过“人脸识别”和“一键退房”等功能,缩短了酒店入住和退房的办理时间。

2017年8月,飞猪旅行未来酒店公开数据显示,其代运营的酒店数量已超过2万家,日服务达到10万间夜。2019年11月,微信酒店景区行业运营团队透露,当时已有90%的国内酒店接入了微信生态。

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的牵引下,“刷脸入住”在大多数城市成为酒店行业的标配。然而,近期全国多地推出取消“强制刷脸”措施,是否意味着曾被酒店行业崇尚的“刷脸入住”即将走向终结?

5月16日,读特新闻记者在闲鱼平台以“刷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大量二手刷脸设备在售,价格区间为45元至500元,部分设备的转售价甚者低至原价的10%。

大量“刷脸”二手刷脸设备在售。图为闲鱼平台截图

这些二手刷脸设备是否有泄露用户信息的风险?从事互联网行业技术工作的唐先生向读特新闻记者解释,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任务”时的确会涉及人脸信息的处理,但是否会存储这些信息则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设计理念、使用场合,以及所遵循的隐私政策和相关法规。

唐先生进一步指出,出于安全和身份验证等目的而设计的人脸识别设备,例如酒店入住或手机解锁等场景,可能会为了比对而临时存储或处理人脸信息,但这种存储通常是短暂的,并且仅限于当前的识别过程。

“市场上部分设备或系统可能会长期保留用户的个人信息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追踪等用途。”唐先生强调,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方有责任严格遵守隐私政策和相关法规,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与合法使用。同时,某些地区也有特定的法律规定,要求在存储和使用这些信息之前,必须得到用户的明确许可。

部分酒店或违规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日前,有法律人士指出,《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早期条款规定酒店入住需进行信息登记,但并未涉及人脸识别技术。“从法律视角审视,这一技术在酒店中的应用是否合法仍具争议。”该法律人士指出,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并未明确规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强制使用,而2016年以来,该技术逐渐被酒店行业所采用。“这意味着过去八年里,部分酒店在未明确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已广泛采用了这一技术。”

2020年5月实施的民法典第1034条,明确将人脸信息列为“生物识别信息”。此外。2021年8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宾馆、商场、车站等场所违反法律法规,对人脸进行验证、识别和分析。

那么,取消“人脸识别”后,已部署的相关设备和收集的数据是否会引发新的风险和隐患?5月16日,北京市道可特(深圳)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霍陆华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存储人脸识别数据的企业受行业和地域差异影响显著,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资质标准。数据存储业务的核心在于安全性,这涉及网络安全等级认证等多重技术要求。

霍陆华指出,在处理人脸信息等敏感数据时,必须采取严格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或滥用。此外,酒店在使用这类技术时,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明确告知客人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并获得其明确同意。此外,酒店应提供如刷卡、指纹识别等其他验证方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若酒店等数据处理方违反相关法律或未尽到保护义务,将可能面临主管部门的处罚。”霍陆华表示,个人在发现自己的数据被滥用时,不仅有权向主管部门反映并要求删除相关数据,还可以在遭受损害时要求酒店承担相应责任。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