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局加强信用监管,服务福田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通讯员 郭炜 陈剑鸣 文/图
2024-01-29 17:0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福田局多措并举,为促进福田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局(以下简称福田局)认真贯彻落实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福田局多措并举,通过“六化”——宣传教育广泛化、年报提示智慧化、公示信息抽查全面化、服务企业个性化、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信用修复规范化,为促进福田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宣传教育广泛化

商事登记改革以来,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等举措,极大降低了企业注册登记门槛,方便大众创业。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登记材料形式审查制度设计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登记以牟取非法利益。不法分子往往都是通过兼职、帮忙开网店等名义诱骗年轻务工人员、大学生出卖身份信息,这类虚假登记不但对被冒用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损害政府机关公信力,同时也虚增大量空壳公司,增加监管压力。为从源头上减少冒用身份信息行为,福田局制作《保护个人信息》宣传折页和动画视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微信朋友圈推送,在各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办公楼宇派发播放,提高社会公众对保护身份信息的防范意识,提升全民信用意识。

通过进园区、入市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计量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期间广泛开展诚信经营宣传教育活动,现场派发《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市场主体诚信教育手册》、《年报须知》、《信用监管百问百答》等宣传手册,为市民群众传播诚实守信理念。同时,依托“小个专”党群服务站、消费者维权服务站、“一街一车一室”等市场监管业务阵地开展诚信经营宣传教育活动。

年报提示智慧化

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降低企业因逾期年报而导致信用损失,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福田智慧市场监管决策指挥平台”建设商事主体年报督报系统,将辖区企业数据与网格监管地图进行匹配实现自动识别并分派到网格人名下,同时依据风险等级、年报情况对企业进行分类并通过红黄绿等颜色标注状态,网格人可通过颜色状态对不同企业灵活采取短信、电话、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提醒企业按时年报。该系统实现了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同步操作,网格人携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实时掌握辖区企业年报动态,可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及检查范围,还可随时记录保存工作流程,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彻底改变以往抱着纸质表格逐个园区、逐个楼栋、逐家上门的传统方式,将年报逾期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不但减轻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还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效。

公示信息抽查全面化

年度报告、即时信息公示是企业的法定业务,是企业向社会展现自身的信用状况和接受监督的需要,有助于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是维护交易安全,保障公平竞争的需要,也是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强化企业信用约束的重要手段。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强化对企业公示信息隐瞒、弄虚作假等情形的信用约束,是加强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措施。

福田局积极推进商事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工作,加强书面检查、网络监测、实地核查等检查方式的创新应用,2023年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对12484家经营主体公示信息实施抽查,对不配合检查的抽查对象,采取实地核查方式督促其配合检查,对于检查中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的及时作出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处理。同时,加强对商事主体信用帮扶,实行公示信息“容错”机制。对商事主体非主观故意造成公示信息有轻微差错情形的,不认定为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予以公示。对于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帮助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服务”促“监管”,有效服务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企业个性化

2023年9月14日,福田区召开区委八届五次全会,全会提出,坚定扛起贯彻落实国务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政治责任、属地责任、历史责任,举全区之力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福田局紧紧围绕福田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作为,找准信用监管发力点,深化智慧化运用,依托福田智慧市场监管决策指挥平台,建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企业“白名单”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降低信用风险等级A+、A“白名单”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除“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专项整治、案件线索转办交办外,一般不主动实施检查;实施柔性执法,优先采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措施。二是将“白名单”企业对接经营异常名录系统,审慎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三是综合分析研判涉企基础数据和年报数据,对“白名单”企业未按时报送年报的,生成预警提示,及时提醒企业按时报送年报,上门提供年报服务,降低企业信用风险。

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福田局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对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逐步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失信企业“利剑高悬”、信用监管“无处不在”。抽查检查结果及时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予以公示,实现“公示即监管”,同时抽查检查结果可作为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归集,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动态更新提供实时数据支撑。2023年,福田局检查事项3102项,检查对象库总数728321家,检查人员总数215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6146家次。

信用修复规范化

为积极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及时消除失信不良影响,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福田局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按照“谁处罚、谁提醒”原则,由办案单位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同步向当事人送达《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指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提醒》,提醒和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用修复,变“事后被动申请”为“事前主动告知”,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对于申请信用修复的,坚持“接单即审”,符合修复条件的实现“秒批”。2023年全年修复经营异常名录38514条,修复行政处罚公示信息50条,有力促进了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用监管一直在路上,福田局将继续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提高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福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王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通讯员 郭炜 陈剑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