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人與自然關係經濟新範式 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暢想

11-06 16:09
摘要

重構人與自然關係經濟新範式 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暢想

 11月5日,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成功舉辦第二季“理大北都未來論壇”。理大暫任副校長(校園及設施)及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淩嘉勤教授在接受港商記者採訪時強調,再生經濟是徹底重構人與自然關係的經濟範式革命。北都發展是香港轉型為全球再生經濟標竿城市的歷史性契機,必須放棄陳舊的發展與保育零和對立思維,開創共用價值的新型經濟繁榮。

 作為論壇主辦方,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正透過“理大北都未來論壇”系列構建“美麗北都社創行動框架”,該框架包括五大路徑——數字、文化、生態、體驗與社區賦能。其中,生態賦能是將自然生態轉化為共用資源,整合漁農業為北都可持續發展引擎,創造優質鄉郊環境,應對北都發展帶來的生態壓力;數字賦能是強化資料共用與分析能力,實現高效資料驅動決策,積極應對北都發展引發的深遠變化;文化賦能是活化文化遺產為永續地方特色與創意資產,增強社區凝聚力,應對北都快速城市化對本土文化的衝擊;社區賦能是引導發展紅利惠及大眾,實現包容性增長並加強共創共建,營造北都宜居社區與幸福鄰里;體驗賦能是將濕地生態、鄉村景觀和文化遺產轉化為難忘旅遊體驗,在保育與商機間建立價值鏈,持續提升北都整體環境品質。

 談及策劃論壇初衷,淩教授表示,理大作為學術機構,可配合政府及早探討如何採取行動保育北都的寶貴生態和文化遺產資源,為政府提供前瞻性參考,以支援土地整合、基礎設施建設和高科技職位元創造。論壇集合政府、企業、基金會、非牟利機構及社區夥伴進行交流,共同推動北都成為“發展與保育並存”的典範。PolyU J.C.DISI秉持“創善為本,跨界共創”的價值,積極提出社會創新方案,促進北都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創新,並通過構建“北都城鄉共融框架”,形成動態互聯系統,確保北都發展兼顧生態、經濟與社會價值。

 針對北都發展面臨的挑戰,他表示,隨着發展的加速,保育的壓力也在增加。論壇希望可以深入探討如何協調北都城鄉共融、推動公共空間與基礎設施的永續規劃,並以創新社會服務模式,共同塑造更具包容性與生命力的北部都會區。他希望論壇成為一個集思廣益的平台,促進政府、企業和學術界之間的對話,確保各項政策能夠協同推進,加快北都的發展。

 “我希望大眾了解到傳統認為相互對立的保育與發展,可以轉化為互惠共贏的新經濟模式,希望參與者意識到每個人都在保育和創值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並在各自的領域內推動具體實踐,共同努力為北都未來貢獻力量。”淩教授強調。(記者 何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