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吴春华 通讯员 舒灵昕 刘婉然/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现在学校周边绿植多了,环境干净又整洁,看着就舒心!”谈及校园周边的变化,德风学校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这抹“护学绿”,正是观澜街道以精细治理推动城市品质升级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观澜街道聚焦环境卫生、绿化景观、市容秩序等领域,从细微处发力,开展一系列城市环境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微改造,提景观,汇幸福”,让辖区人居环境焕发新活力,居民幸福感持续攀升。

▲观澜街道工作人员对裸露黄土复绿。
校园周边换新颜
“护学绿”守护成长路
为了给辖区师生营造安全、优美的出行环境,观澜街道市政部门先行实地踏勘,精准梳理龙华区职业技术学校、德风学校、润泽学校等校园周边的市政设施问题,靶向推进改造提升。一方面,全面开展卫生攻坚,通过清掏绿化带垃圾、修剪树木、清理树挂,联动交通部门整治车辆违停占道,让校园周边秩序井然;另一方面,在现有绿化基础上补植补种,完善日常养护,还在街角、校门口打造特色花境,营造微景观,让道路充满生机与活力。

▲▲观澜街道清掏绿化带垃圾、修剪树木。
不仅如此,观澜街道还创新探索“生态+育人”模式:在黎光社区茗语华苑幼儿园、库坑社区行知中学等地共建社区花园;在龙华高级中学(观澜校区)宿舍楼实施屋顶绿化工程,让绿色成为校园环境的底色,实现生态功能与育人价值的双重提升。
荒地变身“幸福园”
共建共享激活社区活力
走进观澜街道“桂花园共建花园”,约1750平方米的空间内绿意盎然。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废空地?观澜街道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将边角绿地改造成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乐园。居民通过共创标识牌、抽签认养地块,化身“花园主人”;同时,将菜地产出的作物进行义卖,收益用于帮扶辖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高龄独居老人,浅浅绿意传递浓浓温暖。
如今,这个共建花园里不仅有认养种植区、朴门香草果园、疗愈花园,还设有休憩活动区、羽毛球运动场、乒乓球场,全方位满足居民体验种植、运动健身、休闲社交的需求。“参与设计和建造,看着荒地一点点变美,心里觉得特别幸福!”在此居住20年的李阿姨道出了居民的共同心声。
街角公园添新景
方寸之地承载民生幸福
在大富社区陂新村诚光工业园旁,占地3166平方米的陂新街角公园,彻底告别了过去“杂草丛生、缺乏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旧貌。观澜街道考虑到该片区周边以工业区为主、人口流动性大,且缺乏公共休憩空间的特点,在规划时精准补充绿地功能,打造“可亲近、可观赏、可游憩”的游园景观。
这个公园划分入口观赏区、中心广场交流区、景观漫步区、景观休息廊架区四大板块,入口与漫步区种植小叶榄仁、水石榕、黄花风铃木等乔灌木,搭配针叶天蓝绣球、金鸡菊等地被植物,色彩层次丰富;休息廊架区设置廊架与座椅,方便群众歇脚。“改造后太漂亮了,每天吃完饭我都带孩子来散步,真是个休憩的好地方!”居民张姐连连称赞。
专项整治+长效管理
市容环境更加美观
为全方位提升辖区环境,观澜街道还组织“城市管家”开展市容环境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库坑社区围仔老村、君子布社区老围新村、平安路、桂花路等城中村及市政道路。一线作业人员深入盲区开展地毯式排查,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同时建立“定期巡查+随机抽查”长效机制,结合智慧平台实现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让整洁美观成为城市常态。
而在道路提升方面,观澜街道也以绣花本领精准施策:针对桥下空间空置、环境脏乱问题,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增添景观功能、实用功能,推进龙华大道与观澜大道交叉口高速桥底植草砖铺设、桂月路高速桥底装饰工程;开展城市家具刷漆、市政设施“小补修”,为脱漆褪色的设施换“新衣”,修补人行道、道牙石、雨水箅子等破损部件;在龙华大道、观澜大道等主干道推进绿化带硬底化、黄土裸露复绿,累计铺设草皮3480平方米、栽种灌木86株。同步完善慢行系统,缓解人行道通行与电单车停车拥堵。

▲桂月路高速桥底装饰一新。
此外,观澜街道还为利亚德产业园、欧盛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周边“美颜”,开展墙面修复、道路修补、护栏安装工程,复绿草坪3700平方米,并利用闲置空地建设园区停车场,既优化了企业营商环境,又让城市品质在细节处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