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爱心家庭 | 陈伟红家庭:救死扶伤、知法普法、教书育人,爱是他们共同的“专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09-29 16: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暖心

9月28日上午,2025感动深圳· 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举行。分享会上,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年度爱心家庭”名单发布。

年度爱心家庭感言

陈伟红家庭

“爱”是我们家最珍视的家风。它体现在对社区孤寡老人一句句关切的问候,体现在对孩子“与人为善”的言传身教,也体现在我们参与志愿服务时流淌的汗水。我们始终相信,爱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是细水长流的坚持。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汇聚,才让我们有幸融入深圳这座“爱心之城”。

三十载军旅,母亲陈伟红救死扶伤,冲锋在前;一生法治情怀,父亲陈荣源普法助人,情暖社区;三尺讲台,女儿陈秋宇教书育人,传递爱心——这是一个将职业精神融入血脉,用专业所长回馈社会的家庭。一家三口在不同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又将这份职责之外的温暖与担当,延伸至城市里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戎马半生不改志,“爱民女军官”的赤子之心

陈伟红有着三十余载熠熠生辉的军旅生涯。在部队,她不仅是技术过硬的医疗骨干,更是一位屡立战功的模范军人、老百姓口中的“爱民女军官”——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些荣誉背后,是她无数次冲锋在前的担当。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第二天,时任广东边防总队第七支队卫生队队长的陈伟红,奉命率领由2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突击队紧急驰援灾区,在断壁残垣之间,与时间赛跑,同生死较量,和战友们一共救出29名幸存者。

令陈伟红终身难忘的,是废墟中一名叫魏玲的女学生。彼时她的双脚被大横梁压着,拼尽全身气力向外求救,救援队立即徒手扒挖,陈伟红则迅速带上急救箱,用输液管先后九次将营养液送入魏玲口中。随着营养液的输入,魏玲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陈伟红不断鼓励和安慰魏玲坚持等待救援,终于在第2天的下午,埋在废墟里长达48小时的魏玲成功获救。

尽管获救,魏玲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道路依然异常艰难,一度面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和生活困境。陈伟红得知后心急如焚,求助于深圳市各大医院,最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魏玲进行治疗,魏玲终于康复出院。如今,她拥有了一个疼爱她的丈夫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陈伟红为此感到无比欣慰和激动。

戎装虽卸,初心未改

退休后,陈伟红依然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勇挑重担的本色。她主动加入深圳市军休干部红星讲师团和深圳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百人讲师团”,积极奔走于校园、企业、社区、军营和机关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传递军人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2020年,陈伟红牵头组建深圳市军休干部红星义诊团并担任团长。没有启动资金,她就联系爱心企业筹措医疗设备,推动义诊团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陈伟红经常带领义诊团成员前往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市党群服务中心以及部分社区,为退役军人、辖区居民及群众提供义诊、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义诊团已开展健康讲座及义诊百余场,受益群众超万人次。

陈伟红还积极投身所居住小区的公益工作。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大家愿意找她调解帮忙。曾经有两户居民因楼上楼下漏水问题争执不休,陈伟红主动上门,耐心沟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她还常年关照小区里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退役军人遗孀孙阿姨,时常陪伴聊天、帮忙办事,让对方不禁感叹:“有你真好!”

甚至家乡振兴的事业中也有她的身影。她协助家乡成立了深圳市广西岑溪商会,并兼任商会顾问,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成功引荐企业在家乡投资兴建了果蔬种植基地和占地三千余亩的云际茶园,推动新鲜果蔬持续供应珠三角地区。此外,商会还在家乡启动助学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丈夫用法治情怀延续公益之路 女儿在教育之路上传承公益薪火

丈夫陈荣源,退休前是深圳监狱的一名警察,曾三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退休后,在妻子的感染下,他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把“防患于未然”的念头带进了邻里日常。陈荣源常说:“见过太多因一时犯错而造成的遗憾,不如早点在家门口帮帮忙,让大家——尤其是孩子——少走些弯路。”

社区里有个正读初二的男孩,比较叛逆,喜欢和一群朋友“抱团”。父亲说两句,他就赌气。陈荣源听说后,买来两瓶可乐,陪男孩坐在小区凉亭里边喝边聊:“你们现在讲‘义气’,觉得帮朋友扛事很酷。可如果真的替人扛了不该扛的事,最后蹲号子的可是自己。” 他还悄悄建议孩子家长,教育方式不宜强硬,可以尝试沟通引导,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比直接批评更有效。

此外,陈荣源也常帮助独居老人识别那些所谓的“免费体检”、保健品推销和高收益理财产品宣传单。他总谦虚地说,自己没做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把退休前的本分,换了个地方继续做”。可正是这份“本分”,让整个社区多了一份踏实——那是一种被人用心守护着的、“不犯错”的幸福。

女儿陈秋宇继承了这个家庭奉献的家风,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兢兢业业、勤恳育人,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她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多次赴广西百色德保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广东兴宁新陂中学等结对帮扶学校支教送课。

从部队医疗骨干到义诊团团长,从司法工作者到普法志愿者,从教师到公益教育人,陈伟红一家将专业淬炼成爱心,把职责延伸为奉献。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职业精神与家国情怀并非空洞口号,而是藏于日常的坚持、融于生命的信念。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