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守护者的不眠夜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文 苗威、潘康/图、视频
09-24 21: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城市秩序正在稳步恢复。


9月24日凌晨5时,当大多数市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位于深圳市气象局9楼的深圳市气象监测预警指挥大厅灯火通明,人们彻夜未眠。

窗外,风雨正急。

此时,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位于深圳东南方162公里的南海海面上,并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移速维持在20公里/时左右。

台风目前的发展如何?此前的预报结论还准不准?决策信息是否要微调?

指挥大厅里,当天第一次天气会商就在5时正式开始。从局、处领导,到首席岗、预报岗、预警岗、机动岗、应急岗、气候岗、信网岗、公众服务小编等等一一就位,台风监测信息投射在大屏幕上。预报业务人员依次介绍情况并发表观点。

天气会商,是气象部门的专业术语。它是指各个岗位的天气预报员们一起对未来天气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科学依据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的预报结论。这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天气形势,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各个模型的数据和大家的分析都比较一致,‘桦加沙’将继续以20-25公里的时速向偏西方向移动,趋向台山到电白沿海一带。‘桦加沙’核心风圈比最初预期略小,对深圳的影响总体也要比‘山竹’小。”值班领导总结道。听到这里,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灾害天气面前,无论预报得准还是不准,对于气象人而言都可能有遗憾。

预报处处长李明华,职业生涯经历的台风有上百个。他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希望报得准,用专业能力为政府决策作支撑;我们也害怕报得准,城市经受的考验更艰巨。”

超强台风“桦加沙”是今年太平洋上的“风王”,进入南海后虽然有些减弱,但依然威力十足。综合判断“桦加沙”可能会成为近年来影响深圳最严重的台风之一。

9月22日21时,深圳市气象台将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拉响全市防御“桦加沙”的集结令,随后升级了内部应急响应。从监测到预报再到服务,双人双岗迅速到位。

刚结束强热带风暴“米娜”预报值守的首席预报员贺佳佳,是一位有着22年党龄的80后。她还没来得及补休,又参与到台风“桦加沙”预警预报工作中,马不停蹄地赶赴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以值班室为家、以雷达屏幕为战场,紧盯天气变化。“应急、三防、水务、规自、住建、交通、公安、消防……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单位很多,还有许多同志冲锋在应急抢险的第一线,这也是这座城市面对灾害性天气考验的优良传统。”贺佳佳说。

在精准预报的支撑下,深圳市各区各部门根据台风预警信号发布节奏,抢抓台风登陆前的窗口期,有条不紊高效实施各项防御措施。9月22日晚,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渔船、游艇、休闲旅游船等全部回港避风、人员撤离上岸;在建工地全面停工。9月23日18时起,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原则,深圳在全市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当天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停工、停业、停市、停运、停课)措施。

有备而来,从容不迫。

24日6-10时,“桦加沙”从我市南部150公里左右近海掠过,这是它距离深圳的最近范围;

24日15时,深圳台风红色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

24日16时,深圳在全市范围内解除“五停”措施……

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市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城市秩序正在稳步恢复。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文 苗威、潘康/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