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幻的缘分,始于小学时翻开刘慈欣的《混沌地球》与《光荣与梦想》。那些文字不仅让我看见科学改变世界的力量,更在心底种下对宇宙未知的好奇。初一暑假,我写下1万字短篇《奇点宇宙》,此后利用课余和假期不断打磨,将它扩展为13万字长篇《起点》。这份坚持也让我收获了“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长篇小说大奖与第十一届“深圳十大佳著”。
而在去年9月,我成为深圳中学科幻社社长。在和大家交流时我发现,我们青少年太需要一个能自由交流点子、展示作品的平台。可那时,全国尚无专属青少年的科幻阵地。我便想,要把这些散落如星的灵感,聚成一片属于我们的星河。
真正让我坚定这份想法的,是去年11月成都腾讯科学WE大会上,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的对话。他说,儿时因读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爱上科学,最终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这句话像一束光点醒了我:科幻从不是单纯的文学题材,更是点燃青少年想象力与好奇心的火种。作为这个时代的少年,我虽然个人力量很微弱也很渺小,却仍想站出来,做一件真正有价值、也与众不同的事。于是,我拿出自己的稿费与零花钱作为启动经费,发起首个青少年科幻联盟,也创办了第一本专属我们的读物《科幻星野》——只为让青少年群体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金点子有地方交流,有平台投稿,有机会刊登,让创作有处安放、有地可栖;更想让还不太了解科幻的同龄人,看到这个联盟和读物后,也加入到这个潮流中来,为中国科幻的未来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9月7日,青少年科幻联盟成立,《科幻星野》也同步发布。在南方科技大学科幻研究中心的指导下,首期聚焦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推出25位青少年作者的作品。不少学校主动联系我们索要读物;科幻界与科学界大咖的贺词,更让我们动力满满。
我期待,这个联盟能成为连接梦想的桥梁。今天一起畅聊和创作科幻的我们,未来能写出站在时代前沿的作品,能用科技成果实现曾有的狂想,成为未来AI时代里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巨大变革的参与者。更愿少年时与科幻的相遇,成为一束光,一直照亮我们的未来。
(作者系深圳中学高二学生、学校科幻社社长)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