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夸父”机器人迈着稳健步伐奔跑向前,当直升机载着火焰掠过深圳湾,这场45公里的火炬传递早已超越体育仪式——鹏城“炬”燃之处,正是深圳在许多方面“巨燃”的生动注脚。
11月2日上午的莲花山,十五运会火炬点燃的刹那,辉映着南海之滨的晴空。启动仪式之后,火炬在深圳45公里的传递征程中一路燃烧前行。这45公里,照见莲花山的改革初心、深圳湾的开放胸怀、前海的湾区担当,向世界传递出多领域“巨燃”的深圳,传递出45岁的深圳经济特区风采,让全球目光看到了太平洋沿岸一座活力四射、未来无限的城市。
从落后的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风起亚太,潮涌南海,APEC峰会将于明年11月在深圳举办,这是深圳的荣光,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形象的展示。
从“院士天团”擎炬前行,到多家科技企业代表担任火炬手,再到全球首个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出马, 尽显深圳科技之城、创新之都气质。在这些火炬手背后,是深圳在产业技术转化能力、企业创新活力方面的标杆级优势。在壮大优势的同时,深圳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努力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作出应有贡献。
火炬在深圳的出发地莲花山,被视为改革开放精神的象征,是向世界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重要宣示的地方。莲花山空中连廊是火炬传递的起点,串联起莲花山、笔架山与深业上城,本身就是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这一段5公里的地面传递之路,从莲花山空中连廊出发,串联起改革开放精神地标与城市创新图景,每一步都在致敬改革,引人们的目光从象征改革开放的山峦、地标望向改革开放的历史、今天与未来。
直升机腾空而起,40 公里“开放之路”铺展湾区画卷。深圳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外部越不确定,深圳越是坚持开放,依靠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交通与口岸优化等实招,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火炬飞越的深圳湾大桥,一头连着内地市场,一头对接国际资源;约40公里的航程串联山、海、城、港,展现深圳从改革起点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开放决心。
火炬“燃动”前海,前海是火炬在深圳传递的抵达地。前海的海风里,创新之路续写融合新篇。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核心引擎之一,在推进大湾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前海以“港资港法港仲裁”推进制度衔接,逾万家港企在此扎根,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河套合作区开通跨境巴士,构建“半小时科研圈”。从科创要素跨境流动到产业链协同共振,深圳尽己之能筑牢湾区协同底座,让携手发展之路愈发宽广。
回首来时路,十五运会火炬在深圳跑过的路线,所呈现出来的种种,无论是生态环境之美、科技气息之浓,还是改革特色之浓、开放气度之大、湾区共融之力,都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在依然熊熊燃烧的火炬光芒中,我们看到,一座定义未来的闯关之城,正朝着无限的未来进发!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袁斯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