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建工承建的东坑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提前50天封顶

读特记者 夏宛莹 通讯员 黄娟
11-17 17:48
摘要

11月14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毕,光明区东坑半导体产业园核心建筑——1号楼A座、1号楼B 座及2号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比原计划提前50天,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迈入新建设阶段。

11月14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毕,光明区东坑半导体产业园核心建筑——1号楼A座、1号楼B 座及2号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比原计划提前50天,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迈入新建设阶段。

作为光明区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67992平方米,用地面积约39258平方米。开工以来,项目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以科技驱动施工全流程,为深圳市构建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提供坚实空间支撑。

技术攻坚与工艺创新 铸就高效建造新标杆

针对半导体产业对厂房荷载、层高、柱跨间距空间及洁净环境的严苛要求,项目在设计阶段即精准适配高端制造需求,1号楼首层荷载达20.0kN/㎡,为重型设备入驻筑牢基础。施工过程中,团队融合多项创新工艺,大幅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基坑施工阶段,创新采用“钢结构张弦梁技术”作为内支撑体系,仅用15天完成拆除,并实现“分区换撑、土方开挖、基础承台施工”三大工序同步流水作业,为总工期节约30天。面对主体结构井字梁钢筋含量大的难点,项目优化“钢筋整体沉梁技术”,结合混凝土连续性浇筑与夜间施工组织,推动施工效率提升15%,为主体结构提前封顶奠定良好基础。此外,项目在施工临时用电安全与智能化管理方面持续创新,已获得《一项低压配电柜的通电检测装置》国家发明专利。并凭借卓越的技术质量管理,先后荣获“2025年广东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类成果”“深圳市智慧工地安全用电软硬件创新研发QC发表优秀奖”。

智慧建造与精细管控 构建安全绿色示范工地

项目深度融合BIM技术与智慧工地系统,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便同步组织二次砌筑结构与机电安装提前介入,通过综合机电管线碰撞模拟与砌筑深化排版和穿墙洞口预留,从源头规避返工,实现“前置穿插、协同提效”。安全管理方面,构建“人防+技防”一体化管控体系,严格落实带班旁站与网格化管理,项目应用智能AI安全帽、无人机巡检、智能电箱、塔吊在线监测、施工升降机在线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测等技术通过物联网传输在智慧平台实现施工过程“全息投影”,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凭借出色的现场综合管理,项目获评“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优秀建筑工地”“十优工地”等称号,并在深圳市“十佳工地”评比中名列前茅。同时,项目积极践行绿色建造理念,成功承办“水土保持示范工地标准化措施及防治体系”观摩会,系统展示扬尘控制、排水优化及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获评“光明区水土保持示范工地”。

积极履约与政企联动 彰显责任担当与品牌实力

推进自身建设的同时,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度参与片区共建与行业协同。针对项目周边地铁隧道运营时轨道振动可能影响园区未来精密仪器生产环境的问题,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区政府协调,主动参与振动控制方案论证,推动相关区段“局部增设钢弹簧浮置板”这一先进减振措施落地,从源头保障产业园未来生产环境稳定性,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技术前瞻性与协同担当。此外,项目还主动承担行业引领责任,成功承办“光明区2025年地面坍塌事故应急演练”“建筑施工安全+工伤预防”宣教培训进工地等多项区级重点活动,为区域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与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样板,获得政府主管部门及同行企业高度认可。

东坑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以科技为引擎、以协作为纽带,通过工艺突破、智慧管控与绿色实践,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提前实现主体封顶目标。接下来,项目将全面进入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阶段,持续为深圳市半导体产业生态的构建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项目承建单位,深圳市光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建工)始终秉持“专业、高效、品质、规范”的核心理念,在聚焦主责主业、打造精品工程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国企担当。通过深度参与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协调、承办各类行业交流与公共安全活动,光明建工持续贡献专业力量,助力提升区域建筑施工安全、水土保持与应急管理水平。目前,除东坑半导体产业园外,光明建工还同步推进数智大厦、塘家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多个区级重点产业载体建设,形成多点发力、协同推进的项目格局,为光明区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贡献光明建工力量。

编辑 张克 审读 伊诺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夏宛莹 通讯员 黄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