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奔涌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11-17 14:1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洲明科技联合智谱华章、凌云光,在光明干了一件大事。

近日,洲明科技联合智谱华章、凌云光,在光明干了一件大事。

它们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智显机器人。该项目以“算法模型+硬件终端+感知交互”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从虚拟算法向实体终端转化,让AI技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同样是人工智能领域,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来自光明科学城的深元人工智能,依托全球首个L4级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Agent,全自主生成了一幅长达174米的AI数字画卷,惊艳亮相,成为当晚最具震撼力的视觉符号之一。

为何将这两件大事关联起来?因为它们同时指向Agent(智能体)产业在光明区破土萌芽。

业内专家预言,Agent赛道极具潜力,未来中国将诞生数百家相关独角兽,全球则可能出现上万家各具特色的企业,覆盖不同行业。

光明区在智能体赛道的率先布局,是辖区“3+3+1”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和国家战略方向的精彩回响。

回顾“十四五”以来,光明区经济增长轨迹清晰有力:GDP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

光明区肩负着打造“一城三区”的重大任务,即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

光明生命科学园,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研究设施、首个综合性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建成运营。

如今的光明,已成为新兴产业和优质企业积厚成势的沃土,创新创业人才安家逐梦的热土,重大科研难题加速攻关,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催生出蓬勃的新质生产力……一座科学之城拔节向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赋能 科学力量集中迸发

11月2日,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第14棒火炬手的颜宁表示,“我们更大的梦想是建设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不仅仅是筑梦、逐梦,还要圆梦,脚踏实地地把梦想变成现实。”

颜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她要打造的生物医药“东方大湾区”,圆梦之地正是光明科学城。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并不局限于基础研究,而是力求打通前沿科学与成果转化的障碍,把生命科学、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融为一体,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向“十五五”,光明迎来科学力量集中迸发的重大发展机遇期。

光明科学城跃居全国科技城百强榜第七位,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23个,落地大院大所19个。其中,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研究设施、首个综合性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建成运营,南方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平台持续集聚,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深圳理工大学蓬勃发展,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重大平台高效运转。

2025年,光明科学城的人才集聚效应迎来“井喷”:美国三院院士查尔斯·李波携家人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迎来神经科学领域资深学者陆伟、美国两院院士丹扬全职加入。

在人才维度上,光明科学城院士50余人、高层次人才超3000人、科研院所人才近8000人、博士人才超5000人,共有161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各类院士、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人才人数相比前三年分别增长了5.9倍、2.5倍、1.9倍。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十五五”时期,光明科学城里,大科学装置将产出更多的应用性前沿成果,科研机构将吸引和培养更多顶尖人才,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将更加完善。

在光明这片热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碰撞,将撞出更加绚丽的创新火花,也将缔造出更优质的新质生产力。

产业集群聚势 创新动能澎湃奔涌

为何智显机器人项目值得关注?智显机器人将形成“硬件+算法+视觉”全链条能力。

它的背后是三家龙头企业的优势叠加:洲明科技作为全球LED显示领域领军企业,为项目提供坚实硬件底座;智谱华章源自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为项目注入强大大模型内核;凌云光深耕机器视觉与空间计算,能让机器人更好地“看懂”和“感知”世界。三方优势融合,是人工智能软硬结合、走向智能终端的重要探索。

更深层次的支撑,作为深圳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区拥有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大设施及光明实验室等众多重大算力和创新平台,并与华为、深智城等行业龙头企业有深度合作。

11月14日-16日,在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上,光明实验室联合华为及其生态伙伴,重磅推出“基于昇腾的国产AI生态主题特展”,集中展现国产AI全栈创新实力。其中,昇腾384超节点真机为代表的“硬实力”,以开源开放的CANN为核心的国产AI“软核心”,吸引众多国内外参观者驻足交流和洽谈。

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光明区有独特优势:60km供应链圈、超100公顷潜力空间,丰富创新载体落地、多维度政策支撑。可以说,光明正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蓄势而起,只是光明区“3+3+1”产业集群发展蓬勃向上的一个生动缩影。光明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合成生物、脑科学等未来产业估值突破480亿元,智能传输及感知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光明区在全国工业百强区排名跃升至第20位。光明集聚了35家上市公司、1063家专精特新企业,2275家国企、国高企业。10万余家企业扎根光明发展,成为光明高质量发展最深厚的根基和最澎湃的动能。

城市能级跃迁 创新人才近悦远来

“十四五”时期,光明区城市功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枢纽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

近期的一场央媒、省媒采风活动印证了这一点。在走访深圳科学技术馆、光明湖、迳口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之后,人民网等媒体在报道中赞叹光明科学城建设日新月异,“年年都有新变化,科学城发展势不可挡!”

深圳科学技术馆,是光明科学城最耀眼的科创地标。开馆5个月即已接待全球观众超200万人次,迅速成为全国科普领域的现象级IP。

作为全球首家以“数字文明”为主题的科技馆,深圳科技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馆内设有24个主题展区、950个创新展项,展项数量和创新度均为国内领先,给光明区带来超高人气。

深圳科技馆10分钟车程内,光明区文化地标——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每年近百场高端演出精彩上演;科学公园北翼,科学顶可360度俯瞰一城繁华与青山绿水,“天空之境”早已成为社交平台的出片胜地。虹桥公园,在绿野碧波间,一道4公里长的“红飘带”翩然舞动,早已成为惊艳八方的网红地标。

11月10日开始,十五运会马术比赛正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和科学公园马术越野赛道,上演一场为期10天的“优雅盛宴”。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作为科学城户外运动新地标,获得了众多教练、骑手、观众的一致赞誉。

国际马术联合会主席英格玛·德沃斯(Ingmar De Vos)说,“我相信这里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将落地很棒的赛事,同时成为中国培训骑手、训练马匹的卓越中心。”

十五运会期间,光明区承办马术、小轮车与足球三项赛事。借这场国家级赛事东风,光明呈现出崭新的城区形象,以“科学+活力”之姿崭露头角。作为“田园里的科学城”,光明区充分发挥产业、场地、山水林田湖等资源优势,逐步构建起马术、赛艇、骑行、攀岩等丰富立体的户外运动体系,打造大湾区户外运动之区。

同时,光明构建起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可半小时联动广深港核心区。光明“半小时交通圈”内,可达深圳福田、南山等核心区,高铁光明城站达广州南站车程最短25分钟,抵达香港西九龙只需要32分钟,现对开车次已增加至每日30对。

9月28日,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开通,“地铁+高铁”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光明区轨道交通通达性。不久的将来,地铁13号线二期也将开通,光明将迎来三地铁时代。

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光明,正吸引着创新创业人才近悦远来。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