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 | 啤酒加“伟哥”,可冲“添材奖”?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07-30 16:3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手术刀”够锋利,才能让“伟哥配酒”的“工艺”不再继续“传承”下去!

啤酒加“伟哥”,这是要让消费者“一睡不醒”的节奏吗?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终于栽了!记者7月30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这家公司因为销售的一款啤酒添加了类似于处方药“伟哥”的“O-丙基伐地那非”,连同上游生产企业涉嫌犯罪线索被一并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啤酒加“伟哥”,乍一听“嗨到飞起”,实则是“致命游戏”。企业的算盘打得很精:啤酒的酒精本就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加上“伟哥”类物质的双重刺激,短期内可能让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兴奋感。但其对医学常识“选择性忽视”:酒精与“伟哥”类物质的组合,会让心血管双重承压,引发视觉障碍、心血管异常等致命危险。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销售的这款啤酒,还打出“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名号,以高端的噱头诱骗消费者上当。费尽心机巧设陷阱,罔顾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家公司算是“玩到头”了!

为牟利的冲动驱使,“发明”各种在食物中添加材料的“添材工艺”,一些企业的奇葩操作,早就被民众冠以“科技+狠活”的帽子。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的啤酒加“伟哥”工艺,在种种“添材工艺”中算不算智商特别高的,还有待专家鉴定。

其实,啤酒加“伟哥”,并不是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的“专利”。据报道,泸县警方2023年2月打掉的一个产销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团伙,就已经掌握并运用了在酒中加入“伟哥”的“工艺”;2014年,泸州锦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苗山狼”酒中,同样添加了“伟哥”。

类似“添材”问题一再重演,折射出生产销售环节的侥幸心理。消除这种侥幸,根治“添材病”,必须拿出锋利的“手术刀”。对食品犯罪就该重罚,直至罚到倾家荡产;食品犯罪终身禁业“黑名单”制度,也应抓紧完善并落到实处;行刑衔接机制也必须堵住罅隙,让法律威慑充分发挥。

“手术刀”够锋利,才能让“伟哥配酒”的“工艺”不再继续“传承”下去!

编辑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