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推出的新版《法律风险敬告书》与广大乘客见面。该分局在旧版《法律风险敬告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各项法律条文均附带了“传统文化小贴士”,通过“法治+德治”的方式普及地铁乘坐文明礼仪和安全知识,引导乘客养成文明乘车习惯,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
作为城市人流量最密集的公共空间,地铁内汇聚大量陌生人群。统计数据显示,发生在地铁的绝大多数警情情节轻微,不属治安或刑事案件,但如果乘客情绪冲动,往往会使小矛盾升级为治安或刑事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矛盾纠纷调处在萌芽状态,前期及时发现苗头并开展有效劝导很有必要。
据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局长刘凤飞介绍,该分局逐步在地铁内探索推行敬告式执法,推动形成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格局。通过系统汇总地铁常见的25种违法类型和51条常用法律法规,轨道公安制定了《法律风险敬告书》,按照“处警必发、办案必发,巡逻多发、安检点多发”原则开展精准普法,对地铁内有矛盾纠纷和违法风险人员开具敬告书进行教育提醒。
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法制监督办负责人占荣平介绍说,《法律风险敬告书》共分五类,民警针对不同情形、不同对象选择性使用。“如果没有民警及时提醒,我可能就违法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曾在会展中心地铁站与他人发生纠纷的乘客钟先生说,“民警及时释法说理陈情,及时让我们知道法律风险,自觉纠正冲动的行为,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在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地铁安全运营难题、推动地铁企业加强自治的同时,深圳轨道公安把目光放长远,以德治破题,使文明礼仪教育在规范乘车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尝试以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方式让讲文明、守规矩逐步成为广大市民地铁出行的价值观,从而在根本上减少乘车纠纷及因此而升级的治安、刑事案件。
新版《法律风险敬告书》针对不文明行为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针对侮辱诽谤和侵犯隐私等行为,《法律风险敬告书》在法律条文下方附加《论语·颜渊》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内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共同推动形成文明、安全、先进、舒适的深圳地铁生态环境。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