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世界遗产的书
王丹阳
2022-05-21 10:38

《废墟上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和平之梦》 [澳大利亚]林恩·梅斯克尔 著 王丹阳 胡牧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11月版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是联合国旗下专门机构之一,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许多备受瞩目的工作计划,其中世界遗产这个项目尤为引人关注。该项目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鉴定、保护和保存那些杰出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然而,在今天的世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种破坏逐步升级,因此, 全世界行动起来,保护其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这已然成为全人类的当务之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项目因而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该组织呼吁世界各国都能友好协商,共同担当,努力建设废墟上的未来;然而各国如何响应和落实这个号召却是极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废墟上的未来》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和长期的人类学探索,从政治学、经济学、考古学、建筑学、历史、宗教等不同角度,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项目的运作模式及相关情况,其中主要聚焦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道:“要写一本关于世界遗产的书,必然需要周游世界。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很幸运地做到了。”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跟着作者游历了很多地方,心中钦佩作者在详细走访和深入调研方面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时学到了非常多的、关于世界遗产的各种知识。书中论及许多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努比亚的尼罗河古迹营地、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古迹遗址、土耳其的恰塔霍裕克考古遗址、耶路撒冷旧城、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柬埔寨的吴哥古迹公园、叙利亚的阿勒颇古城等,它们曾经是那么璀璨夺目、光耀历史,然而来自人类和自然界的破坏和损毁却令其饱受摧残,致使人们无法完全领略它们最突出的普遍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损失和遗憾。

从翻译的角度看,书中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查考、溯源,各种人名、地名、组织名称的中文译名需要校核,还有很多引文需要了解具体语境及其来龙去脉,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建筑等内容交错融合。此书的翻译工作不可谓不繁杂,但是译者始终感觉这趟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收获颇丰。人类曾经创造出这么多伟大的历史遗产,它们如此令人惊叹,即便留存的仅是废墟,也已经足够让后来人为之叹服。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留存状况,尽力保存、修复和保护这些人类奇迹,这是每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在文中说得非常清楚:“从头到尾,我就想弄明白,过去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并且为什么会这样;谁该对那些政治议程负责,最终又是谁赢谁输。在进行像世界遗产研究这样与文化生产关联的工作时,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政治学;我们还要明白,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逃离过去—事实上,人们太过经常地重复过去。弄懂这些道理很重要。正像那位伟大的乌托邦主义者H.G. 威尔斯所写的那样,过去‘对我们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的确,对于关心世界文化遗产问题的读者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值得一读的,书中翔实的史料、在各个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与探究、对未来的希冀和祈愿,无一不带给我们启迪和思考,同时也让我们对人类文化遗产生发出最真诚的祝愿:愿这些废墟远离战火、灾难、威胁,愿它们真的拥有各自可以期待的未来!

延伸 阅读

《铁袈裟: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

郑岩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1月版

艺术史著作卷帙浩繁,博物馆更是包罗万象,本书是一次将艺术和历史打通的开放性、综合性研究的尝试。作者取材范围不再限于绘画或雕塑等某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而涉及造像、城市、建筑、器物、文学、金石和装置等更广泛的领域,试图从毁灭、破碎、再生、聚合等多元的角度发掘物质性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潜力。

(原标题《一本关于世界遗产的书》)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王丹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