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上午,由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主办,深圳市学生文联、物质生活书吧承办的青年作家武捷宇长篇小说《蕉鹿》新书分享会暨深圳青春文学迎新会在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武捷宇及深圳11名在校青少年作家携新书、新作参加活动,共同翻开深圳青春文学新篇章。福田区园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强,深圳市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杨宏海,儿童文学作家、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博,红树林杂志执行主编杨剑飞出席活动。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谢晨、物质生活书吧主理人孙娇联袂主持沙龙活动。
2015年,作为红岭中学学生通讯社社长的武捷宇,在深圳市教育局和《晶报》联合主办的大型融媒体教育项目“作文英雄”大赛中,获得年度总冠军。颁奖典礼后,主办方代表找到她,建议她以参赛作品为雏形扩写为一部长篇小说,这才有了后来的《十五日》,该书也获评2022全国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榜·小说榜“年度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第九届深圳十大佳著,入围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
在香港浸会大学读完研究生后,武捷宇成为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又创作了以非遗剧种广东汉剧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蕉鹿》,于书稿阶段获选“深圳报告2022·深圳都市题材精品文学扶持项目”,更于2024年喜获第六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全国教师文学创作最高奖)、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24年度十大好书。她说:“写作《蕉鹿》的原因,一是我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喜爱,二是因为我出生、长大在深圳,所以我格外想写一写深圳,在这样的两大契机之下,我形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一个关于非遗剧种广东汉剧的故事,关于高考的故事,关于深圳的故事。”
谈起从少年作家到成为“作家型教师”,或者说“教师型作家”身份的转变,武捷宇充满感恩。她说,文学与教学成为了生活的双翼,从“被托举者”成为“托举者”是她的幸运。在学校支持下,她学习当年红岭中学鹏翎少年文学院的做法,创办了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燕山少年文学院,为学生每周开设两节社团课,并独创了“大树写作法”,社员们已经写出了一批好作品。她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传承“阳光写作”与“创意写作”精神血脉,做一个优秀的阅读写作推广人。
在活动中,11位青少年作家现场进行了分享,分思想者、红树林、鲲鹏赋三个板块进行,分别对应深圳近年来致力打造的经典写作、生态文学、科幻文学三大青春写作品牌。
深圳有着光荣的青春文学传统。1996年,深圳高中生郁秀出版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开国内青春写作先河。2004年10月31日,由深圳市文联、深圳市教育局主管,成立深圳市学生文联,在国内基础教育校园文学领域首倡阳光写作和创意写作,发掘和培育深圳青春文学作家群,推出“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2019年,推出国内首个专门面向25岁以下青少年的科幻文学奖“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培育产生青少年科幻写作现象,开辟科幻文学助力科创教育新赛道。
活动中,与会嘉宾为青少年寄语。青年作家袁博说,写作就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过程。但在人工智能时代,表达自我反而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建议家长朋友们把写作爱好当作是一件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事情来看待。
谢晨给参加沙龙的青少年作家送上三句话:用作品说话,让文学照亮成长,永远心怀感恩。
杨宏海回顾了深圳市学生文联成立之路,他表示,希望培育更多文学教育特色学校,让孩子们在阅读写作中获得最美好的精神成长。
李强说,园岭街道将继续秉持“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文化交流”的宗旨,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本文由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