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与泰国结缘20年丨汪建:做好人好事,还是有好报的
03-14 18:34

编者按


因为一场公益救援,华大集团与泰国结缘已有20个年头。20年间,在“中泰一家亲”的友谊理念下,华大与泰国政府及合作伙伴密切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颇多成果。

近日,读特开启“华大与泰国结缘20年”栏目,由多位亲历者讲述前沿多组学技术如何造福泰国。

栏目首篇文章,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回顾了20年前的故事,讲述他对未来生命科学领域中泰合作的憧憬、谋划,以及“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前景的展望。

这个事情没人管不行,我们提出来可以免费、全做


问: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华大第一时间组建了DNA鉴定组到泰国灾区展开救援工作,当时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是华大?

汪建:当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从新闻里看到的那个场面令人悲从中来,深感生命非常脆弱。在海啸中的遇难者遗体难以辨别身份。泰国又是一个国际游客很多的地方,身份鉴定是那时候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时,我们赶紧派出队伍去到现场,包括我那时候的秘书郭奇、李黎等人。他们到那之后了解了当地救援的相关情况,我们就赶紧给中国科学院汇报了能做什么,也得到了时任院长路甬祥的支持。于是,我们就作为代表,参加了国际刑警组织的讨论会。

华大DNA鉴定救援组与国际救援组

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那次会议。面对如此大的灾难性事件,在经费和技术都缺乏的情况下,没有哪一方敢站出来。但那些在泰国度假的遇难者如果鉴定不出来,如何知道他们的身份?这个事情没人管也不行,所以我们就提出来,我们可以做DNA鉴定。当时是郭奇去参加的会议,我让他戴着耳机与我保持通话。会议过程中,我让他说我们可以代表中国将遇难者DNA鉴定工作免费、全做了。同时,我们也在国内快速申请获得了国际DNA鉴定资质认证。之所以敢作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这么大的平台,是可以完成的。

其实,那种情况下的DNA鉴定是很有难度的,主要是体现在样本提取测序上。李黎等人在泰国坚持了一年半时间,还从纽约请了曾参与过911事件救援的两位法医姑娘来交流经验。针对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自行解决的技术难点,我们会积极面向全球去寻找合作人员,共同应对。最后,我们确定了取样的标准,并很好地完成了这项DNA鉴定工作,这也为国家带来了一份极大的荣誉。

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干


问:如此大量的DNA鉴定工作,对那个时候的华大来说,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当时您迅速决定要免费、全做,是怎么考虑的?

汪建:那是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那么多人遇难,我们很希望能为救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评估过,当时亲子鉴定的价格大概是一两千块钱一个人,我们是能够做下来的。最后实际上费用也没那么高。在项目结束后,国家也实报实销地给我们解决了。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去讨论谁出经费的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议而不决的情况,事情也许就耽误了。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干。我们也被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驱使着。

20年前,我们结下了善缘、建立了信任


问:华大因为这样一场公益救援,与泰国结缘。当时代表泰方接收鉴定结果的代表Preecha先生,正是华大目前在泰国的合资公司兴泰基因的执行董事。他正携手华大推动地贫基因筛查与治疗、结直肠癌筛查等技术和服务造福泰国人民。您怎么看这种20年的缘分?

汪建:做好人、做好事还是会有好报的。20年前,我们不问回报去做这些事情,给泰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正是因为在20多年前与泰国结下了善缘、建立了信任,我们后续的合作推进才能更加顺利。

2023年3月,华大集团与与Innobic(亚洲)、兴泰基因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

还是应该多一点使命感,多一点责任感,多一点善心,能做的事情就尽量去做。帮助别人也能够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和满足感。

类似泰国这种20年缘分,还是很值得回顾的。就像我们从二十多年前的1%个人基因组,到现在的1%人人基因组;从二十多年前的水稻基因组测序,到现在的多年生稻;从三十年前的艾滋病诊断试剂,到后面的SARS、新冠病毒检测,以及现在的13311i大工程……当我们完成了这些事情之后,互相之间建立和信任,这也是大家都很高兴的事情,为什么不呢?

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参考数据、参考图谱


问:华大目前也在为“泰国基因组学综合行动计划”提供支持,这类全基因组研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汪建: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延伸到各个国别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在于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参考数据、参考图谱,进而将这个国家的精准医学相关标准确定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人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基因组,来精准地指导健康。

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在公共卫生健康方面的经验,是可以辐射和影响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未来,我们能够以基因科技造福更多人,为人类的幸福安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互相“串门”,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问:从去年开始,华大陆续与泰国高校开启了联合人才培养,这也是您一直关注和重视的方向。您认为,华大能为这些泰国高校的学生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汪建:我在美国待了6年,那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儿了。在走出国门的那一刹那,确实看到了很多不同,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走出去”,确实为中国四十多年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新的科技能力。泰国与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在快速进步的发展中国家。我相信,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多组学、细胞治疗等方面,一定能带来泰国没有的东西。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2020年元旦,我在昆明爬山,听到前面有一群人在尖叫,跑过去看,但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讲的应该是泰语。他们在玩雪,手冻得红红的。对他们来说,可能之前从未见过雪是什么样子的,你说那是什么样的体验?为什么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那么火?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风景。大家互相“串门”,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科技领域也是如此。

希望前沿的多组学技术能造福全球更多人


问:您认为,泰国可以算是华大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一个样板吗?

汪建:是的。中国和泰国两个国家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的项目落地也可以看作是这种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种体现。未来,华大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助力造福更多泰国人民。

兴泰基因实验室

问:下一步,您期待在泰国继续推动哪些方面的深入合作?

汪建:我们希望与泰国在民生项目、国别基因组项目、DCS引领性项目和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等方面的合作,都能成为我们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或者中等偏上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合作的一个示范点。希望前沿的多组学技术不仅造福泰国人民,也可以造福全球更多人。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问:过去25年华大始终致力于“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做了很多大事、好事,这背后折射出您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汪建:用一句土话来讲,就是“吃饱了撑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先天下之忧,先天下之乐”。换一句好听点的话,那就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首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都希望能够活得长、活得健康、活得幸福、活得聪慧。在华大,我们总结成12个字:健康、美丽、长寿、智慧、幸福、富足。虽然目前并没有都能达到,但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那为什么不兼济一下别人呢?

我的世界观,第一个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要遵循科学第一性原理,要坚信科学的真理性。第二,要思考是以系统论还是还原论的方式看这个世界?第三,要怎么去改变它,有没有相应的工具?有了“金刚钻”才可以干“瓷器活”。最后,要怎么去实践它?这些都得弄清楚了。如果是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愿望的事情,那为什么不坚持去做呢?这就是我的朴素的“三观”。

来源:华大集团

编辑 张玉洁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露锋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