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特区报的故事 | 吴希福:一个教育人和《深圳特区报》结缘的20余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整理
2023-05-24 07:18

和《深圳特区报》结缘是20年前的事了,2000年,我作为教育部千名骨干校长培养对象,在广州学习期间到深圳考察,在宾馆里我结识了《深圳特区报》,大号版面、海量内容、新颖设计吸引了我的眼球、开阔了我的视野,从此我与这份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张报纸结缘深圳,南下书写“深圳人”新篇

从《深圳特区报》里,我读出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热烈场面,读出了深圳人奋发有为的豪迈气概,也萌生了想要加入深圳这座城市的想法。自那以后,因为这份报纸我爱上了深圳,并专门订阅了一份《深圳特区报》。

2001年春天,我被教育部吸纳为“全国首届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在千名校长基础上优选30名,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两年的在职培训,教育部拟把这批校长培养成教育家型校长),这期间又有机会到深圳考察调研,也因为这次我被深圳南山区选中,并于2003年春天作为特殊人才正式调入深圳南山成为一名“深圳人”。

深圳学校里必订的报纸当属《深圳特区报》,这是党报,从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接轨,全面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前进有了方向;从经济发展上,与改革开放同步,全面宣传特区的经济政策和运行情况;从文化建设上,见证深圳科技馆、大剧院、何香凝美术馆、锦绣中华、深圳读书月、大芬村等品牌建设,从不同角度见证深圳文化的丰厚积淀;从国际交往上,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和来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流自然就收获更多,而这些,大都能从《深圳特区报》中了解到;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深圳特区报》更是我了解资讯、参考学习的最好载体之一。

深圳特别重视教育,无论从经费投入、师资培训、校长培养、国内外交流等都给予大力支持,特区报设立的“教育专版”专门介绍报道深圳教育和国内外教育前沿动态,让我这样一个刚来深圳的教育人有了更直接、更客观、更全面的了解和提升——是这份报纸让我快速地适应了深圳、融入了深圳,以“深圳教育人”身份为鹏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立足校园服务民生,拓宽教育“领路人”使命

调入深圳南山后,我先后在两所小学担任书记、校长,还创办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了一所教育集团——作为深圳教育人,这样的经历并不多见。

在每一所学校里,都有《深圳特区报》指导和帮助的身影。

记得2003年在大新小学工作时,我根据学校90%以上学生是外来劳务工子弟的实际情况,以“三礼教育”(礼仪、礼貌、礼节)作为突破口,从改变师生员工和家长的衣着打扮、坐立行走、待人接物入手,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精神风貌变化、学校文化品位积淀,进而推动学校整体面貌发生颠覆性改变。

2006年教师节前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看望大新小学师生,对学校的发展给予高度肯定,并在全市校长大会上表扬大新小学说:“能把优质生源的学校办好叫本事,能把薄弱生源的学校办好叫真本事大本事”。为此,《深圳特区报》等深圳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在李鸿忠书记的指示下,南山区教育系统梳理总结大新小学“三礼教育”成果,并在全区推广,大新小学的文明礼仪教育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特区报》让全深圳了解了大新小学,了解了一个叫吴希福的校长,也在倡导全市校园践行中华传统文明礼仪中发挥了重要宣传引导作用。

2011年,我担任后海小学校长期间,带领全校创新“三悦教育”(悦读、悦学、悦纳)、“云教育”、家庭教育等探索,学校获评“全国十大爱读学校”“全国首批优秀家长学校”。其中,“三悦”教育率先在《中国德育》发表,在国内引起反响,作为本地媒体,《深圳特区报》从不同角度给予关注和报道,使市民身边的这所好学校获得老百姓的口碑相传。

永葆初心全力以赴,南山北办新校“归零”再出发

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2015年创办文理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2017年创办留仙学校(九年一贯制)、2018年创办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的时候,《深圳特区报》和李丽记者给予了持续8年的关注,在学校创办最困难的时候,特区报给予支持鼓励;在学校章程等制度建设中,特区报全程参与并给予指导;在学校取得成绩的时候,特区报给予及时宣传报道,在《深圳特区报》的持续关注下,广大市民了解了文理、了解了文理集团,让这所新学校从一开始就与市民无缝对接,获得社区居民的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

南山北片区办学的艰苦历程、南山北教育人奋斗的艰难足迹、南山北的文理人拼搏故事,都被这份深圳人自己的报纸真实记录、并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历史的一部分。南山北部崛起、南山北部教育发展,文理是其中的参与者和奉献者之一,我想《深圳特区报》也功不可没。

记得一次采访中,我们聊到为筹备学校我跑烂了一双皮鞋,着急学校基建时间紧张可能导致学校无法按时开学而昼夜不眠,为创办文理学校和文理集团而消瘦10斤,为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跟随我一起创新校、为那么多家长和孩子给予我无条件信任和支持的时候,李丽记者感动落泪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回顾往事,虽已流逝,但感动之情、感恩之心、感慨之多都与这份报纸丝丝相连,让人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教龄超过40年、党龄近30载的教育人,我已光荣退休离开教育一线两年,但却一直没有离开教育,还担任着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责任督学。多年养成的习惯,我一直关注并坚持阅读《深圳特区报》,就像结缘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每天一起关注深圳、关注教育、对话未来,因为我们永远是伙伴、是搭档。

感谢《深圳特区报》!

祝福深圳!

祝福深圳教育!

2023年5月17日

(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

(原标题《吴希福:一个教育人和<深圳特区报>结缘的20余年》)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