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了解到,在广东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诚信微视频和诚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其中,南山区2个案例入选。分别为南山区发展和改革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卫生健康局推进的《深圳市南山区全域推行信用就医,数据赋能打造“信用+医疗”服务模式标杆》和南山区发展和改革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共同推进的《以诚立政,以信铸区——深圳市南山区政务诚信试点区建设》。这是今年以来南山区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又一次获奖。
南山区“信用就医”应用通过建设全区统一的信用就医平台,汇聚了公共信用、社保、医保等相关数据,在6家区属公立医院、82家社康推出“诊间零付费、诊后一次付”信用就医服务。在全国首创“银行垫付、国企担保”信用就医方案,实现“无卡开通、授权获信”“一人授信、全家同享”的便利。
正式上线10个多月以来,平台已有近3万市民注册,“信用就医”服务总金额已近900万元。使用“信用就医”的市民在医生看诊结束后,医保部分后台自动结算,自费部分先行信用垫付,市民可在一个月内自行统一还款。信用就医使就医流程更加便捷,比常规就诊时间压缩了约30%,医疗机构可以释放出更多医疗资源满足社会需求。
南山区政务诚信建设工作,依托“政务诚信档案信息规范”,为政务诚信建设提供有效秩序,提供“通用语言”。从基础信息、依法行政信息、政务公开信息、政务效率信息、守信践诺信息、改革创新情况、荣誉信息、教育信息等8个方面,规范信息类别、信息内容、数据来源、更新频次等内容。同时南山区首批为25个政府部门和8个街道建立政务诚信档案,实现了政务诚信档案查询、政务诚信风险预警、辖区政务诚信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政务诚信“一网”联通、“一档”体检、“一屏”感知。
在省市信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详尽指导下,南山区持续推进城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1+2+3+N”城区信用生态圈,衍生出越来越丰富的“信用+”应用场景,构建信用生态“新格局”。
信用保障民生福祉
除了本次获奖的“信用就医”之外,南山还整合区内停车场,打通三大支付渠道和地图厂商,率先在人才公园、春茧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行“先离场、后缴费”的信用停车服务。同时搭建信用停车数据算法引擎,展示停车场车位余量和收费等信息,构建共享停车方案,高效配置停车场资源,打通市民停车最后一公里服务。
信用成经济发展“软动力”
让信用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大作用,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软动力。南山已搭建深圳市首个基于“区块链+隐私计算”的信易贷平台,该平台融合政银多方数据,一方面通过信用信息为企业增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成功率。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匹配,提升银企对接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此外,南山建立了《南山区创新主体(企业)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等3项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内高校、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创新主体进行知识产权信用评价,以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辖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水平。
“信用+”推进改革创新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南山推出“信易办”,包括“信用+秒批”和“信任审批”模式,为诚信主体提供秒批、容缺受理等服务。目前已有292项“信任审批”事项,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一半。
伴随“信用+”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在南山蔚然成风。为不断增强城区诚信氛围,南山区还推出了信用宣传吉祥物“信小荔”,多途径、多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
下一步,南山区将在省市信用主管部门指导下,进一步强化信用赋能,将信用惠企便民作为着力点,把信用体系建设有效转化成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不竭动力,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后劲。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