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字百强市”揭晓,深圳位居第三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樊怡君
14: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记者从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获悉,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同时揭晓了“2025年数字百强市”榜单,深圳位列全国第三,与2024年排名一致。

据悉,《报告》的评估体系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与服务、数字创新、数字低碳、数字文化6大一级指标,共计54项三级指标,对全国200余个城市进行系统评估与分析。

记者从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了解到,深圳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推动城市治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智治”转变,让城市成为“可感知、会思考、能进化”的有机生命体,构建地上下、室内外、海陆空一体的全市域统一时空信息平台(CIM平台),累计完成521公里轨道交通、1091公里城市主干道、348个地铁站点、6853个重要建筑BIM模型导入CIM平台,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成网络,公共建筑成片区”精模级空间数据体系,融合15万宗土地、65万栋建筑物、约1313万套(间)房屋、2200万实有管理人口、1200万条地名地址等约7亿条“十要素”数据,实现城市实体与模型数据关联。构建城市安全风险“一张图”,完成7大行业领域共111.62万家单位的风险信息采集和风险点危险源识别。建成智慧环保平台,汇聚700亿级生态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大气、水、噪声等14类对象。

深圳让海量数据从“沉睡资源”变为“发展资本”,颁布国内首部数据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该条例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数据要素市场相关基础制度,为国家数据立法提供了“深圳样本”,被列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标志性成果。印发《深圳市“数据要素×”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6年)》,连续两年承办国家“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积极参赛。推动广东(深圳)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规划建设,高标准建设深圳数据交易所,挂牌深圳市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创新建立以供需对接为核心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体系。

深圳聚焦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快办、好办、智办”迭代升级,扎实推进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民意速办”日均处理诉求约4万件,2025年,“@深圳-民意速办” 平台诉求按时办结率达99.34%,同比提升0.38%;过半工单 3天内办结,同比提速7.17%。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前平均诉求办理周期15天,目前压缩至5.2天。被中央改革办、国务院办公厅专刊推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列入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今年3月以来,又在“民意速办”的基础上扩容升级,打造“企事速办”专区,“企事速办”上线以来,日均受理企业诉求近5000件,平均办理时长仅1天左右,企业主动评价满意率99.46%。在全国率先推出“秒批”“秒报(无感申办)”等“秒系列”改革,首创基于数据驱动的“秒批秒办”“无感智办”政务服务新模式。深圳连续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位居重点城市第一名,连续2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估中取得政务服务一级指标第一名。出台《深圳市优化政务服务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上线个转企、企业信息变更、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新生儿出生、人才引进入户、医疗互助金等3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平均每个“一件事”减少办理环节8个,压减比例达62%;减少办理时限11天,压减比例达51%;减少跑动4次,压减比例达81%;减少申请材料12份,压减比例达56%。在全国首创“人才引进入户一件事”,实现人才引进与入户全流程网上办理并实现深圳侧全流程“秒批”,最快半小时完成落户深圳。深圳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纳入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