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论见 | 教育新闻如何体现速度、温度和厚度
01-24 16:57

顾蓉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教育新闻报道也发生着诸多变化。本文认为教育新闻报道可尝试在“速度”“温度”“厚度”三方面寻求突破,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以实现新闻的快速传播,深入校园多多采集正能量、有温度的教育新闻,本着“内容为王”的原则在策划上多下功夫,以体现教育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满足市民对教育新闻的多层次需求。

【关键词】速度媒介   全能记者   正能量   内容为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重要决策,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

网络传媒技术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教育新闻报道也发生着诸多变化。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新闻报道不断产生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传播生态中让教育新闻报道回应人们的新期待,是教育新闻工作者需要重视的工作。笔者认为,融媒体时代,教育新闻报道可尝试在“速度”“温度”“厚度”三方面寻求突破,满足市民对教育新闻的多层次需求。

利用新媒体快速解读政策,体现教育新闻的“速度”

新媒体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受众广,同时也为线上的用户提供了可以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新平台。这就对教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捕捉教育新闻的敏感,更要积累多元化、多样化的教育方面的知识,拓展教育新闻工作者的思维,不局限于单一内容的编辑和传播,而是要对网络上相关的教育信息进行快速反应。[2]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告诉我们信息的呈现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

比如2018年10月印发的《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方案(试行)》实施一年后引发热议,2019年10月自媒体的各种吐槽消息满天飞,家长关注的焦点在“参加校内外公益性活动”的时间太长、是否必须“参与海内外研学旅行”等方面。作为权威官方媒体的晶报快速反应,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持续密切跟踪此事,先后推出《深圳初中生必须“参与海内外研学旅”、当义工?市教育局回应来了》《橙见|注意,“研学旅行”不是一个人的成长必选项》《深圳暂停2019年初中生“综评”填报工作》《深圳市初中生综评方案修订 拟简化考核指标和操作系统》《市教育局回应不会取消“综评”!深圳市初中生综评修订方案共收到300余条建议》《不纳入升学计分、合并学生与家长账号……还有这些深圳初中生综评建议被采纳》等10多条稿件,有消息、有快讯、有时评。

顺利打出这套“组合拳”,教育跑线记者不仅要对这一综评方案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同时还要牢牢把握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部“五育并举”的要求,并对当下社会发展的特点、家长的声音作出正确判断,对各种消息来源快速反应和应变,第一时间发出晶报的声音,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彰显官媒的力量和速度。

教育新闻的特点是政策性强,相关综合改革政策层出不穷,这些政策包括新中考、新高考、中考综合评价改革方案、“减负”、体教融合、中招高招政策的变化等等,传统纸媒的做法是,无论记者写稿速度有多快,通常也要等到第二天报纸印刷出来才能让大家看到新闻。现在的新媒体时代,往往可以实现政策公布与媒体发布几乎同步。更多的用户是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这些最新信息。这也要求教育新闻工作者转变思路,找准新闻快速传播的发力点。

比如每年的中考、高考都很考验教育记者的“战斗力”。在首场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铃响时,首篇送考花絮+中/高考作文题揭晓的报道,几乎要同步发出。前方记者把碎片化的花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到部门微信群,后方编辑及时跟踪查收、整理。

融媒体时代要求记者必须是“全能记者”:出镜主持、手机视频拍摄、现场采访、手机写作,有时甚至还需要在现场用手机进行简单的视频剪辑。多经历几场这样的大战,教育跑线记者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传统媒体逐渐将视角转向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与报道,而以地方教育局网站、公众号和学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具有互动性强、及时更新率高且可持续发展等特征,这些都让教育新闻报道更具时效性,吸引了大批用户群体关注并参与其中。近年来,视频号和抖音产品的出现,使新闻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而对记者的要求也更高,教育跑线记者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些网络软件的使用,成为全能记者,才能适应这个快节奏时代新闻生产的新要求,满足网络时代对教育新闻传播“速度”的要求。

反映正能量和师生真情,体现教育新闻的“温度”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推动教育新闻的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了新闻的丰富度与层次感。新媒体改变的只是人们的阅读方式,但新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记者要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沉到一线去,深入到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中去,在实践中练出真功夫。新闻报道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更要看到实质,不跟风,不炒作,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才能够写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报道。[3]

教育新闻的落脚点在教师和学生。校园是特别容易出好新闻的地方,因此,教育新闻工作者应注重在校园抓取那些新鲜、有活力的事例进行报道,增加报道的“温度”,多向社会传递教育界的正能量。

持续8年的深圳市“年度教师”评选旨在树标杆、立榜样,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和使命,争当“四有”好老师,争做“四个引路人”。在报道方面,教育跑线记者选择弱化教师的奖项和荣誉,重在报道他们感人的育人故事。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教育记者采写出了深圳市年度教师感人的育人故事:孙立春“让学生听到知识背后道德的声音”,罗璐菁“欲做学生的‘筑梦人’”,孙殿元“有故事也会讲故事的‘老黄牛’”……

职业教育是受众关注的“冷门”领域,在深圳的一家媒体与深圳市教育局联手推出“圳少年”栏目,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融媒体产品的多渠道传播,一个个来自中职院校的“技术能手”为人所知,他们中有会修汽车的00后女生古慧晶、会绑钢筋的05后女生张鏸文……通过这些正能量、有温度的报道,让人们对深圳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了深入地了解。

只要记者深入到学校就能发现有“温度”的报道线索:学生放学路上看到有人被货车撞伤后见义勇为;特殊学生爱上写作,校方为其找媒体发稿并帮助出版作文集圆梦;学生热爱公益,从3岁起做义工一直坚持到初三仍未停止……这样的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现代校园的发展状态,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刷新着读者的阅读认知,从而也增加了媒体的黏度[4]。教育记者本身也通过这一篇篇有温度的鲜活报道获得了成长。

注重策划、整合碎片化信息,体现教育新闻的“厚度”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新闻碎片化困扰着很多人,教育新闻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学校的宣传经常会进入一个误区,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学校活动多,学校负责宣传的老师往往以为多发稿就是宣传到位,殊不知这些过于碎片化的新闻往往冲击力不够,也很容易让人过目就忘。

新媒体时代,媒体机构仍然看重“内容为王”,教育新闻工作者不能过于依赖学校提供的碎片化新闻源,而是要有主动策划的意识,增强教育新闻的广度和厚度。通过用笔深耕、用脚丈量的全媒体策划,生产出一个个“上接天上、下接地面”的好作品,探索出融媒体时代坚持“内容为王”的成功路径,唱响新时代教育主旋律。[5]

教育类新闻一般比较零碎,但这正是做好新闻策划报道的优势。[6]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提出“有限理性”的概念,他指出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难处理大量的信息。记者应该学会筛选、整合信息,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

比如新《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1日起实施,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甚至有媒体和专家把“普职协调发展”解读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这其实是一个误读和误解。事实是怎样的?新《职业教育法》出台后,会给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晶报教育记者没有跟风采写那些碎片化的言论报道,而是主动策划,邀请深圳中职学校的领导,结合学校实情进行生动、深入解读,并对职业教育的前景进行畅想,推出策划报道《新〈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实施,听听深圳这些职校校长怎么说》,让读者对这一新法规有全景式的了解,这样的策划也是读者迫切需要的有“厚度”的报道。

教育领域留给跑线记者的策划空间其实挺大。如中考、高考年年有但年年都要提前策划,根据当年中考、高考改革的新政策,提前拟定报道和采访的重点和主题:如疫情三年主要关注考点防疫工作的安排;面临新中考、新高考,考生和家长有怎样的心理准备等。见报的报道要考虑怎样由一条主线串起零碎的中考高考花絮和故事,并可请家长、老师或考生适当作一些评述,还可提前策划一些小栏目,如家长或老师的送考日记、名师解读作文题等,从而通过丰富的内容体现报道的“厚度”。

结语

融媒体时代,教育新闻报道可以在“速度”“温度”“厚度”三方面寻求突破。同时,也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求快,只追求“速度”,而不注意“温度”,会让人觉得教育新闻就是冷冰冰的,实际上校园生活是火热的,值得教育记者去深耕。如果没有“厚度”,会显得教育新闻太单薄太零碎,会让人对教育改革、教育的各项政策理解不透或不到位,很容易引发读者误读或误解,不利于相关改革方案或政策的落地。

总体来说,全媒体时代的教育记者不仅要注重技能的更新与拓展,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速度”、增加“温度”、积累“厚度”,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作者顾蓉系深圳报业集团晶报教育新闻部主任

参考文献

[1]夏金秀.党媒教育新闻报道的内容挖掘探析——以淄博日报社为例[J]. 中国地市报人,2023(07):111-112.

[2]赵文胜.新媒体语境下的教育新闻传播创新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8(15):103.

[3]谈容萍.新媒体时代教育新闻如何获取关注度[J].中国报业,2020(11):84-85.

[4]谷鹂.深耕教育新闻 讲好鲜活故事[J].记者摇篮,2021(01):08-09.

[5]夏金秀.党媒教育新闻报道的内容挖掘探析 ——以淄博日报社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3(07):111-112.

[6]谈容萍.新媒体时代教育新闻如何获取关注度[J].中国报业,2020(11):84-85.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李 诚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