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湾区 079期 | 肇庆黎雄才:笔底云烟,咫尺千里
晶报APP
2023-09-01 09:14

黎雄才以山水画见长,早年受高剑父影响,后融汇古今,自成一格,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胜,风格老辣、雄劲。其挥写之青山绿水,气势清旷绝俗,千峰竞秀,烟云氤氲,瞩目咫尺,意在千里。而他在山水画中之松,更是饮誉中外。

■蔡登山

黎雄才(1910-2001),出生于广东肇庆,祖籍广东省高要白土镇坑尾村。父亲黎廷俊精于装裱、摩拓,兼善绘画,这使他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他七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之下临摹古画,十四岁时就读于肇庆中学,得到岭南花鸟画家居廉的入室弟子陈鉴的指导。陈鉴是该校的美术教师,也是高剑父的同窗。论者认为,陈鉴的绘画没有如高剑父一样有参酌中西、开拓疆土的方向,反之在写生中体悟,致力把握对象的风神、深入传统,画风可以说是在坚守居廉的风格之余,较倾向工笔和小写意传统。

黎雄才

一九二六年高剑父游鼎湖时经过肇庆,当时十六岁的黎雄才正在临摹清代花鸟画十二屏巨幅,高剑父惊为天才而收为弟子。翌年黎雄才进入广州高剑父主办的春睡画院学习,黎雄才在三年期间临了五、六百张画。

黎雄才《黄花岗夕照》1931年

一九三〇年,高剑父到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及南洋群岛等地考察,并举办个人画展、宣讲中国美术。在这之前,他把黎雄才送到由司徒奇、梅瑞清、赵世铭及何三峰主持的烈风美术学校学习素描。黎雄才自小打下扎实的国画绘画基础。早年师从高剑父、司徒奇等岭南派画家,继承了“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思想。

一九三二年,高剑父出资助黎雄才到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就读。在日本,黎雄才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曾对他的侄子兼助手黎镇东说:“那时很艰难,没有和别人一样上咖啡馆,一有空就画画,星期日就一个人跑到外面,经常为画一棵松树写生,一写就几个钟头。”

留学日本后,受当时流行日本画坛由横山大观、菱田春草所创的‘“朦胧体”之影响,该派的画风大多是吸纳了西方的经验,采用了“没线”和晕染的表现方法,放弃了传统模式中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笔墨线条,致力于明暗渲染和色彩表现光照效应和空间气氛的新模式。黎雄才受其影响,此时期的代表作品为《潇湘夜雨图》,作品以山林雨景为主,柔和空灵,追求幽静隐逸的意境,曾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选芝加哥“当前进步博览会”和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其中《珠江帆影》为德国博物馆收藏。

黎雄才《柳塘春色》1936年

山水画方面,黎雄才受高剑父的影响不多。他在日本取法的“朦胧体”风格,延续到他回国后。黎雄才成功揉合了传统与日本画法。他这种新作风,既有笔墨,又有渲染,同时又能表现景色的远近和空气层,在岭南画派“折衷中外”的宗旨下,当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黎雄才往后的道路上,却未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喜欢用强有力的笔法来挥洒。他努力的是把变化多端的笔墨,来营造各种艺术效果。

一九三五年,黎雄才学成归国,在广州市立专科美术学校任教。一九三八年广州沦陷后,他返回故乡,任教于肇庆第七中学,一九四一年,经广东韶关过桂林赴四川,沿途写生。一九四二年在重庆曾拜访过师伯陈树人,并在其山洞家中作画。一九四三年他小住桂林后,辗转再入川,先后在重庆、成都、嘉定、五通桥等地旅行写生。同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职务是副教授。一九四四年起,他三年内先后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旅行写生,并于一九四六年赴敦煌临摹古代壁画。

黎雄才《猿桥春雨》1934年

在四十年代,黎雄才四处游历,一面旅行,一面写生。尤其西北之行对黎雄才的画风有巨大影响,从早年的以山林秋色、烟云雨景为题材,风格幽雅,至此他开始转用强有力的笔法,以多变的笔墨增加作品的张力,风格变为气势磅礴,苍莽沉浑。他认为“要随时随地注意写生,遇到有价值的形象,用速写本也好,临时用身边搜罗得到的小纸片也好,都要迅速记下对象,回家再整理,这样日积月累,素材自然丰富。”据王莲的《黎雄才的艺术》文章说:“黎氏晚年尚保存数千帧西北写生稿,这些养料为黎雄才个人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丰足的条件,也为‘岭南画派’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九四八年,黎雄才离蜀回粤,担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二年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九年任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一九五四年夏,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长江洪灾,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当时,武汉中南美专的师生无一例外投入到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之中去,黎雄才亦不停奔波于极为泥泞和坎坷的堤岸上。参加抗洪抢险的同时,黎雄才用心观察、仔细写生,晚上在驻地对着画稿加工整理,深夜不眠。防洪抢险之后,历经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在大量写生稿的基础上,创作出长达二十八米的《武汉防汛图》长卷。作品场面宏大,内容繁复,绵延数百里的抗洪、防汛、抢险的壮观景象,一一在人们眼前铺陈开来。《武汉防汛图》被著名国画家于非闇等称之为抗洪史诗的佳作,被容庚称之为“惊心动魄”。五十年代,他的个人风格趋于成熟,《武汉防汛图》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黎雄才山水画的特征是以单纯的墨色制造多层面的山水绘画效果,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胜,风格老辣雄劲。又善于以干擦法处理石青石绿的重色,并配合上飞白相间的互通互动画面效果,这种青绿山水是对传统水墨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也是“黎家山水”特征之一。

黎雄才《黄山始信》1957年

“黎家山水”一词,是指黎雄才在山水方面的风格。事实上,“黎家”一词还含有更广泛的意义。一篇谈及黎雄才门人的文章中,作者以“黎家门下”来形容的他的追随者。“黎家山水”指的是黎雄才的山水风格,而“黎家门下”是指“黎家山水”的追随者。黎雄才不独把自己的画风从岭南画派分隔开来,甚至他把门人也一并带离岭南画派之外。至于“黎家山水”的风格,可以从以下的介绍体会出来:“为人赞誉的‘黎家山水’,通常是指黎雄才先生的意境清华,特别是形象美、色彩美见胜的青绿山水。”原来“黎家山水”除了泛指黎雄才的山水风格外,内里还有一个专指的意思,即指黎雄才所创造的青绿山水。

黎雄才《鼎湖补山亭》1960年

黎雄才山水画中的松、石、水别有特色,画松更为一绝,以焦墨绘针叶,给人刚劲繁茂之感,故曾得到“黎松才”之雅号。这源于他早年在东京美术学校附近的松林,是他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些松树的不同形状、不同特征,一一在他的笔记本留下影迹。《护林图》《长征第一山》《庐山朝霭》就使人看出他的造诣非凡。王莲指出,《护林图》可与《武汉防汛图》媲美,两幅俱为黎氏五〇年代绘画历程中的里程碑。

一九五八年,黎雄才回广州,任广州美术学校副教授。作《黄山云海》《黄河之水天上来》《白云出处从无例》等作品。

一九六〇年,黎雄才带美院学生到故乡肇庆鼎湖山写生。肇庆位于西江干流中下游,由于地势的抬升与侵蚀下切,两岸山岭迭嶂,深切高峭的山谷和山峰陡峭的悬崖及河道险窄的急流,造成这一带峡谷陡峭又幽深的自然景观。黎雄才在羚羊峡及老坑口两处景点都写生过,有《端州羚羊峡》、《端州老坑口》之作。而为了纪念高剑父当年在鼎湖,他也创作了《鼎湖补山亭》,把峰峦重迭、山壑幽深、溪涧清酣、泉水淙淙、飞瀑直泻如白练的自然风光表现得酣畅淋漓。《山石》题签写着“一九六〇年十月十九日于七星岩速写”,画的是肇庆七星岩景区天柱岩脚下的一段小路,背阴,临湖,参天的树木表现得苍劲挺拔,而高大的岩石在用笔用墨上主要采用干笔焦墨勾线再皴擦的方法。

据助手黎镇东的简介,黎雄才一九六二年赴井冈山、海南岛写生。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创作了《井冈山朱砂冲》《爱晚亭》《罗岗香雪》《大坪林区所见》。

文革期间,黎雄才被迫搁笔,下放劳动。一九七二年,为中国出口商交易会作《长征第一山》。一九七四至七五年,又作《朱砂冲哨口》《迎客松》《庐山朝霭》《黄河》。一九七七年创作《雨后云山》。一九七八年,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后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游嘉裕关,参观青海龙羊峡,后又作三峡游写生。创作《八十里长峡龙羊峡》等。一九七九年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一百二十多幅作品。同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朝鲜,并与当地画家交流。再应日本福冈市邀请,出席亚洲美术馆开幕式。创作了《峨嵋山遇仙寺》《朝鲜金刚山万物相》等。一九八〇年,访问香港,作《峨眉云海》《黄山清凉台》《遥望五指山》等。

黎镇东说:“一九八一年《黎雄才山水画谱》出版,这是黎雄才总结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对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进行研究分析,做出了科学的归纳和生动的阐释,为青年学生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王莲谈到《黎雄才山水画谱》时说:“很可能,黎氏是‘岭南画派’第二代弟子中唯一有山水画谱刊行的人。画谱分上、中、下三册出版,上篇树木,全面概括画树的基本技法和规律;中篇山石,介绍各种山石的表现手法和古代各家各派的皴法;下篇包括流水、烟云、写生诸图及画语录。全图谱共三百多幅。”而也是黎雄才的学生画家陈金章说:“那本《山水画谱》里的画,就是那个时候(五、六十年代)画成的,前前后后画了六百幅。有的是他从写生画里整理出来的,有的参考《芥子园》。他当时画一幅石头,共画了六张,在我看来张张都好,于是我问黎老师为什么画这么多。黎老师说,你不知道啊,给学生临画,您有一笔错,他就跟着你错,那就是误人子弟了。”

黎雄才《索桥飞驾》1980年

一九八二年黎雄才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次年访问菲律宾,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到泰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访问。据王莲的文章说:“一九八六年一月(黎雄才)因主持赵斑斓纪念馆举办的方人定遗作展再来澳门。同年夏天,关山月、黎雄才和广州市政协要员一起访问澳门,澳门知名人士特别在普济禅院设筵款待他们。关氏十分兴奋:‘阿黎,阿黎,当时我住这间房,高师就住在后面,李抚虹就住在我的对面。’”高师,指高剑父,澳门是高剑父晚年的居所,也是他最后终老的地方。关山月也是高剑父的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就如同他诗中所言‘望厦重来浮旧梦,师恩友谊涌心头’。于是他们两位同门师兄弟第一次在普济禅院合影留念。

一九八七年,黎雄才获广东省颁发的“鲁迅文艺特别奖”。同年在广州、北京与关山月、赵少昂、杨善深举行合作画展。一九八八年以八十高龄远赴云南、贵州,探访珠江之源,历时一个月,写生近百幅,作《珠江之源云南马雄山》《深山放筏》等。又访广东龙门县南昆山,作《南昆山石河飞瀑》《雨中南昆山》。

一九九二年黎雄才重游日本,走访当年留学时的盘桓之处,漫步环绕富士山周围的五湖,历时一个月,行程三千多公里。“天天坐车,到各地观光,他从来没有停过画速写。”王莲指出:“日本之行对黎雄才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他的艺术历程而言,肯定再次刺激出、萌发出新的意象。”从日本回来后三个月,他创作了《富士丛林》《富士雪后》《猿桥》《一江春水绕村流》及《升仙峡道中》等共七十多幅记述此行的作品。同年九月,在广州举办“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展”,展出作品三十三件。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广东省省长朱森林等出席开幕式。

黎雄才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日,“黎雄才艺术馆”在广东高要市揭幕。一九九四年,“黎雄才先生从艺八十周年画展”先后在广州、高要、香港、澳门、北京举行,并出版《黎雄才先生从艺八十周年画集》。

二〇〇一年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金彩奖之成就奖”。同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在广州去世,享年九十二岁。其代表作品:《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森林》《武汉防汛图卷》《万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出版的作品集有《黎雄才山水画谱》《黎雄才画选》《黎雄才画集》《黎雄才作品欣赏》等画集。

黎雄才是画派大师,在绘画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所共知。在书法方面,他取得的成就同样突出,只不过他的“书名被画名所掩盖”,因画名更盛,故其书法成就以往未曾得到比较充分的关注、重视和宣传。他的小楷学习钟繇,隶书直接临摹汉碑,章草则是对皇象的临摹,成就颇高。他年轻时还受到高剑父古藤体的影响。他画作中的笔墨和线条,每每都透露出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处处流露出丰富的笔墨神韵。他画作的一个特色就是往往配有一些较长的题字。这些题字,一方面可以帮助欣赏者理解画者创作的思路,另一方面还可以配合画面的经营布白,使绘画、书法、文学在画卷中相互辉映,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意藴。

黎雄才

黎雄才非常注重写生,他说:“写生方法有二字:一曰‘活’,二曰‘准’。‘活’则物我皆活,能活则灵,灵就能变;活无定法,法从对象而生。物有常理,而动静变化则无常,出之笔乃真神妙。所谓神妙即熟极而生,随手拣来,便是功夫到处。‘准’一般来说不离其形,准则重规,目力准则下笔才准。形与神要合一,若只求形似,是非画也。”这可说是学画最重要的法则。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APP)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