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论见|新媒体把关及其体系构建的七大要领
2023-02-15 14:17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 王越胜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人如何转型为主流新媒体把关人,是近年舆论传播界研究的全新课题。本文结合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深圳特区报在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探索,从传统媒体人如何当好主流新媒体终审把关人这一独特视角,审视传统媒体人做好新媒体把关人的七大要领,寻求新媒体把关体系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传统媒体人   新媒体把关人   媒体融合

把关人,是大众媒体舆论传播工作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角色。媒体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新媒体迫切需要增强把得住关、善于把关的融合型把关人队伍。这是传统媒体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题中要义。

近年来,深圳报业集团遵循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特点,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加快推进深度融合。按照集团推进融合发展整体战略部署,深圳特区报组织传统媒体采编骨干,到新媒体担任轮值编委,在新媒体生产一线真学、真练、真转、真融,用好用活现有采编人力资源,为新媒体增加一批能把关、善于把关的骨干,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行稳致远。

从2022年7月11日轮值人员到岗、轮值终审方案正式启动,到目前,轮值编委每人每月分别完成为期一周的早、中、晚班终审值班。轮值编委是当值“两微一端”、网站所有稿件的终审人员,是名副其实的把关人。这些把关人在读特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经历了什么?他们发挥了什么作用?发现了哪些薄弱环节?接下来轮值机制运行如何更有利于媒体融合发展?在此次轮值方案实施一个周期(约三个月)之际,这些问题引人关注,值得全面总结和深入探讨。本文结合深圳特区报在此项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探索,从传统媒体人如何当好主流新媒体终审把关人这一视角进行探究,进而阐释一些可资借鉴、可以操作的对策思路。

把关人的时代之需与传统媒体人的优势

传播学上的把关人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的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1]。

在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指出在大众传播中,新闻媒体成为主要的把关人,在新闻报道中,大众媒体组织会对信息进行取舍加工,编辑处理后的内容才会出现在受众眼前。新闻的选择、新闻的把关,从媒体组织不自觉的行为,演变成有意的操作。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经过一代代学者的完善,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并在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传统媒体人如何转型为主流新媒体把关人,这是近年来舆论传播界探讨的全新课题。

何谓新媒体把关人?其核心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大众传媒的专业媒体人,积极践行融合发展新理念;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宣传纪律;三、坚守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价值标准;四、具有互联网思维,能运用互联网话语体系,提升新媒体竞争力、传播力、影响力;五、掌握和运用互联网传播技能,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与新闻专业标准[3]。

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全媒体交互式、互动式、多元化传播,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新媒体的把关人作用正在弱化、甚至会逐渐消亡。然而,大众传媒新媒体传播实践证实,这种观点严重脱离大众传媒舆论传播工作实际,对媒体融合发展极其有害。

新媒体传播时代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提出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关过程的终结,从传播者的信息筛选和编辑,到受众的信息筛选与阅读,可以说把关行为贯穿在整个传播过程。正如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所说:“筛选的艺术也许是它们 (媒介)的运转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4] 因此,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把关人在大众传媒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居于媒体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位置。

新媒体必须始终保持把关意识,强化把关人作用。新媒体时代呼唤更多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新媒体把关人。而导向把关、内容把关,正是传统媒体人的优势和长处,他们有条件在新媒体把关人岗位上,牢牢守好最后那道“大门”。这个时候,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人优势、发挥他们的长处,强化新媒体把关能力,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

根据深圳特区报编委会安排,首批参加读特客户端轮值终审的七位骨干(陆续增加),均为部门负责人或部门值班人员,且均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原则性、组织性强,经验丰富、素质全面。每个人每月轮值一周,分别轮值早、中、晚三班,对读特全流程运转过程和方式进行全面体验。平均每一个轮值班处理几百篇稿件(包括图片、视频),发布到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轮值编委制实施100多天,新媒体平台无政策性、导向性、事实性差错,无违规违纪发稿问题,无法律纠纷和读者投诉。轮值编委严谨的专业态度、规范的编辑方式、扎实的知识储备,在新媒体年轻主编、记者中持续发挥了引领作用,厚植了新媒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平台传播力、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稳步提升。

置换出来的新媒体原终审值班人,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生产、项目营运中。参与轮值的传统媒体人在磨练中,牢牢守好读特客户端等新媒体导向的“门”、政策的“门”、内容的“门”,积淀出能在新媒体岗位上打大仗、硬仗的新媒体职业素养。总体观察来看,目前的轮值运行方案适应了新媒体发展的新态势,取得阶段性成果。

形成把关合力构筑“隐形”安全线

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实际上,这些资深老记老编能尽快在新媒体把关人岗位上进入状态,背后是新媒体同事的相伴,多方力量共同筑起一条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履职把关的“安全通道”。

工作中,很多双眼睛盯着发稿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把关合力,构成一道“隐形”安全线:轮值编委在前台,新媒体主要负责人、各个值班总监在后台,实时关注着新媒体终审动态,有需要时他们直接出手。在运转过程中有两类把关方式:一是执行式的把关。新媒体负责人把各个时段的宣传纪律、通知、要求、指引,第一时间传达到位,把关人不折不扣落实。二是发现式把关。把关人实时排除敏感内容和不规范政治术语表达,进行事实甄别,排雷避坑。

把关接力,分担风险。轮值编委分三个时段值班,各有侧重。早班时间段是7:00—13:30。中班时间段为13:30—19:30。晚班轮值时间段为19:30—次日凌晨1:30。与新媒体原终审人员合理轮替的把关机制,可拉长把关的有效时间,缓解把关压力,合力分解风险。

新媒体把关人工作的七大要领

一、传统媒体把关人的三大转变

在新媒体领域,传统媒体人的优势与短板同样明显,正能量的原则要坚守、大流量的目标要追求,让两种流量同频共振的工作目标不动摇。

此次在新媒体轮值的老编老记,直接面临把关方式的三大转变:

转变一:从“夜班制”到“全日制”。这是来自时间上的挑战。一是作息时间要调整。传统媒体把关人长期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而在新媒体则是早中晚轮流上线。二是传统媒体把关人在夜班岗位上,形成了适应夜班的心理、习惯和方式,而新媒体把关人则要“全日制”履职,随时保持全新的工作状态。

转变二:从细选精编到快速反应,从静态风险控制到动态风险控制。编辑纸媒稿件时,发稿数量、发稿时间、截稿时间有相对明确的预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精细处理稿件。新媒体发稿则处在动态变化中,发稿量的峰值低谷交替轮动,在抢时效性的竞争环境下,有效编稿时间大大缩短。这次参与轮值的编委,平均一个轮值时间段(六小时)处理200多篇稿件,每篇平均1000字,算下来一个班要处理的稿件达20万字。

转变三:从聚焦版面到兼顾平台全链条。在传统媒体,编辑盯好一个或几个版面就算守土有责,而新媒体岗位则要兼顾网站、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

二、把关岗位上的操作要领

在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是也充满机遇,媒体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不断凭借极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把关标准去服务受众,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即大众媒体把关人应当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从专业角度选择发布信息,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了解舆情民意,发布真实的、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导向、时效、价值、规范构成内容的标准,互动、简约、流量、服务确立功能的标杆。此次轮值编委在终审稿件时把握了以下七个要领。

第一,追求舆论导向和新闻专业取向的统一。导向正确,守正创新,新闻事业则行稳致远。导向失误,事业地动山摇。媒体内容只有聚焦时代主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才能始终占据舆论宣传主阵地。让正能量引来大流量,进而获得大流量和正能量的同频共振。

第二,把握好快与慢的节奏。高峰期稿件如瀑布倾泻,依据经验快速判断稿件重要程度,把好“大关”,抓大放小,争取时效性最大化。对稿件类别、内容作快速、精准判断:从合作媒体单位、信息源权威性快速判断;从稿件涉及的题材快速判断;从文章的分量快速判断。报道领导活动的审定稿,自然灾害、天气预报等政府官方号、微博等权威发布的信息,可以快审快签发。而涉及政体、外事、军事、民族宗教等领域的稿件,以及背景不明的稿件,审稿该慢下来就慢下来,不能发的坚决不发。既要有一目十行的神速功力,又要有火眼金睛的洞察力。

第三,让“雅”与“俗”共舞。“俗”不是粗鄙,而是语言文字的俏皮、鲜活热辣,源于互联网语境以及用图的创新探索。雅指的是文章体例、文字的规范、精细,文笔的简约、清丽。把关人要善于处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话语体系的丝滑转接问题,尤其是在标题制作上。

第四,掌握好宽与严的尺度。网络没有版面和时段限制,但有巨大的储存和再现功能,平台空间具有无限延展性。原创报道、策划产品和独家发布,则应调动平台资源强力推送。一般性报道,则从字数、体裁、配图等方面从严控制。经营类稿件、经营合作媒体的稿件尺度放宽,交换、合作媒体的稿件把关也可放宽。

第五,处理好“轻”与“重”的分发。微博、微信公众号,总体属于轻量化产品,审核的重点放在标题、美化、图片等方面,提高审稿效率。而专稿、评论、转发的央媒稿件等皆属重磅产品,审核的重点放在发布位置、是否漏发以及电头、作者署名等方面。

第六,采与编的实时互动。充分用好编辑主导的采访、策划、编辑机制,让新媒体平台能够吸收传统媒体人的智慧,提升新媒体产品策划的参与深度。

第七,处理好“动”与“静”的配置关系。始终向图片、视频倾斜。围绕新媒体的品牌形象塑造,不断优化平台技术处理,增强可视化效果和互联网呈现表达。

新媒体把关体系构建的路径

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转型新媒体把关人,一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模式,而且原有的把关人相对于新媒体的需求在数量上差距巨大,根本无法满足新媒体的需求。新的媒体环境,既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引发种种问题。媒体的融合发展对传统媒体把关人转型为新媒体把关人提出新要求[5],把关人的素养与新媒体把关体系构建需要同步提升。

一是把关人要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能力。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把关人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要善于学习,把握方向,了解社情民意,要熟悉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其次是需要有决断力。第三是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第四是要有渊博的学识。如有跨学科、跨媒体的知识体系,有整合传播的能力,以及较高的新闻职业素质等。第五,要了解和熟悉互联网与数字技术[6]。

二是原创精品内容的持续供给。内容创新是融合发展的根本,是主流媒体的价值所在。要将新闻的权威性、严肃性与传播方式的时尚性、创新性结合起来,创造出新形态、新场景、新表达,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欢。把关人获得优质产品的依托和支撑,不断拓展优质原创新媒体产品供给,才能为高质量的把关奠定基础。

三是构建人人参与把关的运行机制。新闻把关、宣传管理,既是全程的,又是全员的,仅靠几个人把不住,必须靠各个环节来共同把关。尤其是要依靠关键岗位上的一些关键人员来一起把关,从采编发全链条形成责任共担的抗压机制,助力把关人形成持续的抗压能力。

四是对平台稿件承载量的高容量与发稿门槛的低标准之间的落差,要形成动态平衡机制。稳步提升平台的发稿门槛,保证送审稿的质量,坚决淘汰低质、低流量、低转发量的稿件。发稿标准需要精细化、类别化、量化,确立明细、精准的可执行、可操作标准,并保证执行全面到位。建立与标准配套的稿酬计发和奖励办法,重奖原创、创新的“爆款”产品。

五是做强做优技术把关。技术把关可为把关人提供强大的助力,从平台角度来说,应充分利用技术的便捷性但并不尊崇“技术至上”,要能够将人的思想融入工具,做到在不良信息发布前进行技术把关,阻断其传播路径。把关人要掌握和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把关的技术含量,将其融入新闻采集、制作、传播全过程。

六是关口前置,建立化解风险的源头预防机制。目前采写稿件的源头仍然是薄弱环节,不合格稿件把压力传导到编发链条。采访部门的记者、部门负责人应守土有责,切实负起责任,从采访到写稿、供稿,心中有标准、手上有准绳,在源头上尽量把雷排除、把坑填平。推行采访端与编辑端人员轮岗制,就能及时发现采访环节存在的责任心问题、业务知识问题,倒逼产品生产供给机制的完善和改进。

结语

关于新媒体把关人及其工作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在传播学界、主流媒体中,一直处于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过程中。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在整体融合大背景下,个人的融合是基础性的工作。媒体融合倒逼传统媒体人进入把关人角色,担负起多种职能,这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人需要主动投入新媒体主战场,积极实践、不断探索,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的角色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从技能融合、智慧融合到人的全面融合,从内容把关到参与新媒体产品生产过程把关,推动舆论导向、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主流媒体价值观,更好地体现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当更多传统媒体人转型为新媒体把关人,新媒体各个生产节点发挥共同把关人的作用,从把好最后一道关延展到产品全链条把关,媒体融合的步伐就会迈得更快、更稳、更远。

作者王越胜系深圳特区报中国新闻部主编

参考文献

[1]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J].Human Relation,1947:108.

[2]汤戌.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新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185-188.

[3]王乐萍,陈磊 .国内关于把关人理论的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 2014(4):204-205.

[4]苏 牧.新媒体时代媒体把关人的责任[J].理论观察,2014(08):128-129.

[5]张雨蒹.新时代媒体人的角色转换——对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J].新闻世界,2013(11):230-231.

[6]苏牧 .新媒体时代媒体把关人的责任 [J].理论观察,2014(08):128-129.

(本文刊于《新传播》杂志2022年第五期)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李诚 审核 刁瑜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