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论见 | 党报评论构建主流价值体系的五个维度——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为例
2022-07-25 10:54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梁修明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在实践探索中,创造性地建构了“五个维度”:政治站位有高度、议题设置有强度、观点内容有深度、话语体系有温度、舆论引导有力度,有效增强了新闻“四力”,发挥了党报评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对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做好评论工作,构建主流价值体系,具有积极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党报评论  主流价值  五个维度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独创的一种评论样式,以及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的补充和延伸,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创造性的形成了政治站位有高度、议题设置有强度、观点内容有深度、话语体系有温度、舆论引导有力度的特色风格。在守正创新中构建了主流价值体系,增强了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效发挥了党报评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政治站位有高度

高度决定影响力。某种程度上,政治站位具有先导作用,决定着认识问题的高度、深度,关乎着推动工作的力度、速度。作为人民日报的一个重要言论专栏,《人民论坛》栏目的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每周评论》,后经三年的实践探索,1988年《每周评论》更名为《人民论坛》,在要闻版(第四版)刊出千字左右的时评政论,其在很多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上成为时代的“晴雨表”、前进的“风向标”、社会的“瞭望塔”。

多元社会千帆竞发,观点时代百舸争流。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聚焦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强化政治站位高度,保持敏锐观察思考,表达鲜明立场观点,在交流、交融、交锋中,讲好“中国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凝聚党心民心,推动社会前进,赢得了各界广泛好评。栏目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表扬,多次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赞扬,多次获评“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传递党心民意、建构理性思想、凝聚社会共识,须臾离不开评论重要作用的发挥。比如,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推出了《党员必须先上,没有商量》《医者仁心,不辱使命》《守土有责   守土有方》《用好中医瑰宝》《为抗疫英雄点赞》等多篇文章,从不同视角维度,系统全面、深入科学地聚焦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实践中,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点,“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体现出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量”。比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推出了《以积极作为应对不确定性》《善于化危为机 捕捉创造机遇》《激发国内市场强大活力潜力》,廓清了思想迷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坚定了经济发展信心。

二、议题设置有强度

评论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作为评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议题设置的强度,深刻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方向、路径和成效。应当看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大形势下,怎样科学准确辩证地理解、把握和阐释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所作的路径选择?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随着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日益多元多样,在众说纷纭、众声嘈杂的舆论场,如何更好地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构建主流价值体系?“失语就会失权”,不敢于设置议题,就是放弃话语权;不善于设置议题,就难以发挥舆论引导的效应。

党报评论必须要强化传播意识能力,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增强议题设置引领能力。基于党报特征属性和新闻舆论规律,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议题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把握时机、技巧、方法,统揽全局、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聚焦社会热点,回应现实关切,进一步强化了议题设置能力和主流价值引领能力。比如,针对美国一些政客“甩锅”中国、极尽造谣和污名化之能事,推出《清除阴谋论的“政治病毒”》《以科学精神抵制“政治病毒”》《荒唐的闹剧》等文章,对其予以义正词严、有理有据有节的批驳,起到了很好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作用。又比如,聚焦“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主题主线,推出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保护合法致富 鼓励回报社会》《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等文章,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刻阐释了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

三、观点内容有深度

观点内容是检验评论实效的试金石。可以说,内容质量的优劣、思想含量的多少、观点抵达的远近,不仅影响新闻评论传播的力度和广度,也决定新闻评论传播的引导力与影响力,更关乎构建主流价值体系的使命与成效。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变革日趋深刻,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发言人”,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整合者、编辑者、传播者。但也常常面临纷繁驳杂、泥沙俱下的社会舆论场,以及有效信息匮乏、碎片信息过载、舆情信息反转、真假信息难辨、权威信息缺失的困扰。越是如此,党报评论就越是要充分发挥思想观点、内容价值的深度优势,越是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引领中举旗帜、在服务中聚民心。进一步而言,这更需要党报评论彰显观点内容价值、重塑影响力、强化传播力的政治担当和责任使命。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这为主流党报媒体做好评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文章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发挥着舆论“风向标”、思想“坐标系”、价值“主心骨”的重要价值。比如,聚焦经济发展,推出《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用转型升级激发长远动力》《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等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让制度威力更加强大,就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砥砺前行”“面对风险挑战,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等观点,为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话语体系有温度

话语体系温度彰显时代气度,关乎传播效度。当前受众日益呈现分众化、差异化态势,好的评论其思想、观点、内容、文本等,尤其需要通过构建生动多样、彰显温度的话语体系来表达。

作为一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文化传统的综合表达,话语体系反映了一定社会存在的特定的范畴、概念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之作为观察主体、阐释主体、传播主体,通过对时代特征的敏锐观察、准确把握和深刻凝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彰显了话语体系的现实品格、时代温度和传播效度,激发了话语体系所蕴含的生命力、感召力、引导力。

思想性、针对性强,情理交融。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文章注重以理达情,文风清新朴实,文脉绵延浩荡,意蕴深刻隽永。比如“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激扬实干笃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越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越需要一往无前的姿态、舍我其谁的境界,越呼唤挺身而出的闯将、干将”强调敬终如始、绵绵用力,保持冲劲、韧劲、实劲,才能书写出彩人生,真正赢得人心。

用典恰如其分,启迪思想智慧。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集中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文章经常引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这是新闻评论以古喻今、表达思想、阐释观点的重要方式。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说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蕴涵着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用“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凸显教育播种知识、知识彰显力量的价值意义;引“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说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巧用故事说事达理,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评论接地气才有灵气,贴近群众才有受众,而巧用故事说事达理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文章巧妙运用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的故事,创新了评论话语表达体系,激发了强烈情感共鸣,拉近了党报与受众用户的距离,增强了党报与受众用户的黏度。比如,讲“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的故事,发出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充满信心、居安思危的警醒。

五、舆论引导有力度

舆论引导力度是检验新闻评论实际成效的试金石。新闻评论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通过思想观点、信息传递、价值判断影响人、引导人,实质上是为了凝聚人心、增进共识、赢得人心。如何推动政治宣传向政治传播、大众传播演进,更好的增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最关键的是深刻遵循政治规律和传播规律,强化政治意识、受众意识、传播意识、效果意识,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把话讲入人们的耳朵里,把情融入人们的思想里,把理说到人们的心坎里。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推出《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永葆“闯”的精神》《永葆“创”的劲头》《永葆“干”的作风》四篇文章,洞察重大主题,关注重大热点,强化舆论引导,可谓是举旗定向、富有气势、构成体系,饱含深情、润泽心田、催人奋进,为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续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凝聚了强大共识合力。

坚持政治家办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取决于创新力。坚持政治家办报,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对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建设性意见,透过工作摆事实、讲道理、谈思想、论观点,彰显了鲜明的政治性、导向性、新闻性、思想性、价值性。比如,聚焦脱贫攻坚,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先后推出了《“扶一把老百姓”》《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加劲冲刺,决胜“最后一公里”》等文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正能量。又比如,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仍然存在,一些人陷入“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推出了《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勤俭节约是传家宝》《惟俭者兴 惟勤者进》等文章,为传承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营造了浓厚氛围。再比如,弘扬担当作为精神,推出《以“有我”担当追求“无我”境界》,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坚持开门办报。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加速演进,“开门办报”迎来新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机遇。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可以说是开门办报的代表典范。其不仅自身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评论员队伍,同时为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新闻评论生产传播,还坚持“开门办报”,采取发布征稿启事、公布通联方式等形式,形成了作者来稿队伍人员构成多元、群众参与面广泛,其作者构成有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普通群众,可谓是各行各业、五湖四海,不拘一格、百花齐放。这种“开门办报”的作风,既有上情下达,也有下情上达,在交流沟通、交融互动中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进一步增强了“四力”,有效发挥了党报评论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作用。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刊发的这些文章或是促发思考、或是澄清认识、或是阐释道理、或是揭示规律、或是引领风尚,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舆论引导,凝聚广泛共识。常常很多文章一经刊发就得到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广泛转载,迅速形成整个主流媒体的关注、跟进和联动,进一步扩大了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传播覆盖面、引导覆盖面、影响覆盖面,充分发挥了党报评论在舆论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杨振武.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N].人民日报,2016-03-21(07).

[3]王莉.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N].光明日报,2017-09-25(11).

[4]陈叶.发出主流媒体的响亮声音——关于人民日报创办<评论>版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3(01).

(作者梁修明系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社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