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温颜色釉又进入一个在传承中创新的高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1954年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成立,以景德镇市委秘书处处长张凤歧为所长,著名陶瓷美术教育家、颜色釉名家潘庸秉为副所长。
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于新时期条件下举国体制性生产研究机构,先后有二十多位民国知名陶瓷美术家在部所供职,是景德镇建镇千年来最高水准的国家陶瓷研究机构,机构性能诸多方面皆与昔日的“造办处”相近,同时,又把社会上身怀绝技的色釉名家集中到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他们有擅长钧红花釉的李其才,擅长宋钧花釉聂物华,擅长各种低温釉的余一龙,擅长釉里红、美人醉的杜金标,擅长郎窑红的余略艮、许狮子,擅长孔雀釉、各种青釉的陈鸿高,擅长乌金、茶叶末釉的左冬苟等。同时该所还集中了一批制作器型的一流拉坯、利坯工匠组成实验工厂。
客观上在各个方面可媲美景德镇历朝历代的官窑制度及制瓷水平,所创烧的各种色釉瓷,正是这一光辉时期的代表之作。它无论是在色釉品种配方或是器型设计诸多方面,为景德镇色釉瓷创造了新的高峰。笔者就从一件窑变花釉莱菔尊谈起,与读者共飨新中国成立初窑变釉瓷器魅力所在。
该尊为直口,束颈,丰肩,腹下收;高39.5、口径11、足径11.5厘米。器型浑厚,胎骨细腻、洁白、致密,宽厚圈足内凹有釉、小开片,无款。外观可见腹部有接痕,内壁手工拉坯明显。轮廓线自然流畅、圆润浑厚,可谓多一线则拙,少一线则缺。外壁挂釉及底,内壁口壁5厘米挂釉,釉肥厚润泽,釉面上带条缕丝纹,类似兔毛亳,釉面小部分有开片,变幻不一,呈色异常美妙,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的核心是四规:“和、敬、清、寂”。和,就是平和协调,器物的造型和釉色均平衡平和;敬,就是怀有谦卑之心,瓷器烧造低调有内涵;清,就是让身心和器具纯洁干净;寂,保持心神宁静。
钧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将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体,在窑炉中高温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呈现色彩斑斓的釉色,千种风姿,万般异彩。借唐诗来赞咏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窑变釉开创于我国陶瓷釉彩装饰的新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色釉,是青瓷工艺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国陶瓷工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宋代钧窑器稀少名贵,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北宋官钧瓷器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则利用铁、铜的不同特点,以高温还原焰烧出铜红窑变或纯天青、月白等多种色釉,改革变了以往单色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钧瓷等宋代窑色釉瓷为世人所推崇,后世多极为仿烧。清代《南窑笔记》记有:“其钧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中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
陶瓷艺术是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而工艺美术是以造型为基础的。自康熙朝御瓷在臧应选的督烧创新下,许多新颖独特的瓶式及器型应运而生,仿造宋式耀州梅瓶的莱菔瓶作为高级器型开始被清宫使用。此尊造型为少见的窑变釉莱菔尊,众所周知,莱菔尊造型多与豇豆红釉瓷器所搭配,本品作为窑变釉配以此形制的器物,可谓少见。莱菔尊基本造型为小口短束颈,溜肩长弧腹,因其瓶形似萝卜,故名为莱菔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可资参考。到乾隆一朝,莱菔尊器型有所改变,瓶口弧度,下收程度都比早期更加宽松,给人以大气沉稳之感。
1954年8月5日成立景德镇陶瓷实验研究所,所址在莲花塘。国家调集各方力量,为他们精心创作出高、精、尖的新产品提供条件,不计时间、不限数量、不交任务。1955年,国务院向景德镇提出“两年内瓷质提高到康乾水平”。陶研所会同上海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进行这一工作,在坏釉和烧成方法上,使古瓷得到新生,经有关专家鉴定,失传多年的祭红、釉里红、郎窑红、美人醉、窑变花釉等得以恢复,并达到或超过最高历史水平。
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器型设计原则和美学思想并非“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应是“承古彰今,融合创新”为美。本品在康熙、乾隆造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该器型既有传统艺术的情韵,又有新时代的艺术审美取向,器型浑厚与秀丽并存,挺拔遒劲,既给人挺拔、向上的感觉,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曲线,做到直而不板、刚中见柔,体制端重、雅洁,充满了新的艺术气息。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该品是在原封建官窑窑口烧制,使用的窑柴是几百年自然生长的南方松木,核心部分是永不腐烂的、饱含油脂的松明子;另一方面,烧窑过程中,火焰、温度、气氛,变幻莫测,一个好的色釉配方总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试照子,定窑位区间。
判断一件宋钧是否到位,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它的釉色是不是浑厚。兔毫明显,釉层浑厚润泽,颜色不轻飘,没有浮光,手抚之有丝绸质地感觉,如玉般的质地,并出现七彩宝光,证明具有灵性瓷质与人的肌肤相亲;主题色调呈月白色,红、蓝、紫等色于流淌中交融,淡雅清新,变幻无穷,迷离迤逦,妙得宋钧釉神韵,尊口一圈涂酱紫色釉汁、中间釉层“山水画”艺术效果,有赖窑工将铜元素融入到刷绘釉料手艺之中,以釉料分布及两彩比重见高下,这种制作工艺,使得钧瓷上的瓶体线条增加起伏变化,赋予了造型上视觉上的层次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艺术效果,与抽象画作异曲同工,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给欣赏者以悦眼、悦心、悦情的美感享受,从中能悟出对大自然造物主的敬意之情。从欣赏艺术到欣赏人生,是审美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哲学的提升。它的稀有往往不可重复,成就了一个主题鲜明的陶瓷新时代,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艺术风格,体现岀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记载着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一段特殊的岁月。
此器为欧洲回流,应属于出国展览瓷,笔者查阅互联网及各大公私博物馆未见类似作品,极为罕见。新中国成立初陶瓷所具有的文物特质,不可再生,青花和粉彩已有过千万之成交,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人造宝石”的单色釉。
(原标题《承古彰今融合创新,向新而行文化自信——仿宋钧花釉莱菔尊鉴赏感悟》)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张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