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 | 以教育家精神育桃李芬芳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09-09 20:25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节日快乐!

九月山河入半秋,喜看人间正丰收。当这份秋日的喜悦渐浓之时,9月10日——我国第41个教师节,正翩然而至。在此,我们向全国千千万万老师道一声:“节日快乐!”

图片由AI生成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与去年的主题一脉相承,始终凸显着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价值与重要地位。

教育家精神从来不是凭空杜撰的概念。它是广大教师群体中,一批批优秀教育家与优秀教师用行动作出的诠释,亦是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深切角色期待。“大先生”“人生导师”“成长引路人”等饱含敬意的称谓,既承载着教育家精神的内核,也凝聚着人们对教师群体的礼赞与期待。

行动与付出在前,精神方能随之生长、沉淀。张桂梅校长拖着病体扎根大山深处,创办女子高中,用布满膏药的双手,稳稳托起数千名女孩的求学梦想;深圳市松岗中学教师言静,在内地新疆班坚守十六载,24小时手机开机守候学生,在生活中精心照料,以“情感浸润式”教育,助力边疆少年茁壮成长。广大教师年复一年看似平凡的日常,正是教育家精神最质朴,也是最生动的注脚。

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9月7日在《人民日报》发文回忆:即便自己并不擅长唱歌,却因屡屡得到小学音乐老师的“谬赞”与鼓励,渐渐收获了自信。可见,每一堂课的讲授、每一次师生的交流、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需要浸润教育家精神,方能真正为学生启智润心、助其成人成才。

教育家精神的绽放,离不开尊师重教的肥沃社会土壤。当下,多地正着手实施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赋予教师适度惩戒权等举措,皆是为了激发教师活力、筑牢教师权益保障的根基。但要真正在观念上理解教育教学规律,在制度上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与合法权益,让教师成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所言“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构建起让教育家精神大放光彩的生态,仍需全社会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这个教师节,让我们不止步于祝福,更要将对教师的尊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每所学校的文化底色,成为每位教师的精神追求,唯有如此,方能培育出满园桃李芬芳,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