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药局:网传深大食堂检测报告系内部科研数据

记者 易东
2016-12-13 04:54
摘要

网传的一份地沟油检测报告表,因其涉及到深圳大学8个食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进行核查。12日上午,该局又请有关专家和监管人员就地沟油检测的专业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网传的一份地沟油检测报告表,因其涉及到深圳大学8个食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进行核查。核查完后,于12月11日晚上11点向媒体书面公布了初步核查情况和处理进展。12日上午,该局又请有关专家和监管人员就地沟油检测的专业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也专程采访了相关检测公司。

28e3bb46c27782a389b0bb62c8ffa502 (1)

检测截图

检测机构拥有合法资质

网传的这份检测报告是否真实。12日上午,市食药局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这份检测报告,是该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深圳建和油品检测有限公司抽样检测做出的,该检测公司是合法的检测机构。

检测公司的检测数据是科研实验数据

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市食药局核实的情况是,网传表格中有关内容是深圳建和油品检测有限公司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对废弃回收油脂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而开展的一项科研课题研究,检测数据是阶段性科研实验数据,目前科研工作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同时该检测方法尚需上级科研标准机构评审和认定。市食药局有关人员对记者表示,这些检测数据是作为监管部门内部参考研究的,不知是从哪个渠道流入了社会。

对地沟油的检测目前尚无标准

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市计量质量检测院副院长杨万颖12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外没有地沟油的检测方法标准,2011年国家卫生部组织了对地沟油检测方法征集,确定了7种快速筛查方法,且快速筛查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故不能作为判定依据,需要继续追踪。网传检测表格采用的是拉曼光谱快速筛查方法,并不在卫生部公布的7种筛查方法中,目前仍在实验阶段,并不能作为对外公布的依据。

“中粮新沙”食用油过去在我市未发现有前科

市食药局通报称,2015年我市有关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抽检“中粮新沙”的食用油3批次,合格3批次,其中餐饮领域1批次,为大豆油;流通领域2批次,其中1批次为大豆油,1批次为花生油。

2016年我市有关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抽检“中粮新沙”的食用油12批次,合格12批次,其中餐饮领域抽检10批次,2批次为大豆油;流通领域抽检2批次,2批次均为大豆油。

上述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再次抽检涉嫌问题食用油10批次结果3日内公布

为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加强风险控制,市食药局针对该事件第一时间赴涉事单位现场核查,组织专业检测机构再次进行抽检,当天已抽样10批次。深圳大学等单位将暂停使用该食用油。

市食药局对该食用油的抽检和生产流通信息正在进一步核查中,并将及时进行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风险交流。最新情况将及时公布。同时,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并严格加强监管。

杨万颖昨(12)日透露,市食药局11日委托该院在深圳大学现场应急抽检了“中粮新沙”食用油产品10批次,项目中包括对地沟油的筛查,该院按照卫生部7种筛查办法中的一种办法检测,目前未发现不合格,为稳妥起见,该院还要按卫生部的其他筛查方法开展地沟油项目追踪,抽检最终结果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公布。

检测机构:我们的检测方法有国家专利

12月12日,记者专程赶赴宝安区,采访了该公司执行董事、总检验师邓平建,他告诉记者,网传的深大8个食堂检出地沟油的截图,是他所在的公司按照与市食药局的合作协议所做,内容是真实的,但不知道是从哪个渠道泄露出去的。按合同约定,该公司对我市所有的大中专学校食堂开展了地沟油项目的检测,这些内容不是作为执法的依据,只是作为科学研究的探索,为以后制定地沟油监管提供参考。

邓建平称,他过去在市疾控中心工作,是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经是卫生部地沟油项目联合攻关组的专家,专门研究地沟油8年。他说,由于地沟油筛查在全世界都没有标准,卫生部过去搞的7种筛查方法由于没有正式颁布,实际上已经失效。他目前开展的地沟油检测方法是2013年以后发现的新方法,有国家专利。

他介绍说,这种方法是直接判别法,配有各种不同含量和不同比例的系列地沟油样品,这些样品构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有100万样品参数和图谱,还建立了判别分析模型,按照概率电脑就能自动判别地沟油与非地沟油。他认为他的这种检测方法,是攻克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并称该方法已经国家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上海粮科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7家检测机构协同验证。

实习编辑 小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