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复工复产,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战疫’专区,运用金融科技帮助解决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昨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有12家银行在专区发布防疫类金融产品27款产品,专区累计访问次数近5000次,收到86笔总额超8亿元的企业融资需求申请。
记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防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加强统筹引导、跟进督办和服务协调,不折不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疫情之下,深圳金融业积极保障疫情防控融资需求、为中小企业纾困等,体现了金融行业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防控信贷急事急办
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投入到武汉开展疫情检测工作的华大基因资金需求加大。得知这一消息,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迅速协调银行机构为华大基因提供金融支持,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为此开通了“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特事特办为华大基因提供3亿元低息贷款。
面对疫情防控,信贷业务需要急事急办。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家银行复工后积极行动,优先办理卫生防疫、医药制造与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信贷业务,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供给。
助力防疫企业发债融资,也是银行业资金“输血”的重要途径。在为防疫企业发债融资的过程中,深圳银行业还创下全国之最。中信银行深圳分行认购9000万元“20南山(疫情防控债)SCP001”,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认购1.2亿元,该债券是国内首单疫情防控债券,资金主要用于援建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及各地隔离医院及医学观察用房的流动资金和湖北地区物流子公司防疫物资物流服务支出。
此外,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完成5亿元“疫情防控债”发行,支持深圳航空持续助力疫情防控,募集资金部分用于为抗击疫情而发生的运输救援物资、医务人员、免费办理退改票等运营支出。
2月22日,记者进一步从深圳人行获悉,由深圳金融机构承销发行的全国首单快递物流行业“抗疫”债,以及全国首批航空运输业“抗疫”债已经成功落地,截止目前,深圳金融机构已累计承销7只“抗疫”债,募集资金总额达41.0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仅2.42%。
复工复产融资高效便捷
疫情绵延,使我市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形势面临考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深圳人行向全市银行发布需要金融支持的疫情防控企业名单,同时要求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不抽贷、不断贷、不停贷。
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浙商银行深圳分行等多家银行通过信贷重组、调整贷款利率和还款计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全力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微众银行针对武汉疫区受困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出现的还款困难问题,计划在2020年6月前开展逾期客户救助,分类施策,降低企业还款压力。
各类地方金融机构也采取了针对性的中小企业援助措施,如深圳担保集团与各区政府建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合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圳高新投集团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提供临时性周转资金和中长期融资担保支持;朗华融资租赁公司对制造业企业客户给予租金延期、免收罚息等优惠政策,对直接参与抗疫物资和民生物资配送的冷链物流企业给予延长融资期限的支持;深圳小额贷款行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酌情增加贷款额度、减免利息、办理展期延期,截至目前已为受影响企业办理展期13笔,展期金额13323.72万元;办理延期还款1013笔,合计金额6821.2万元。
2月17日,在深圳人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推动下,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下称“深圳金服平台”)正式上线“战疫”专区,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人民币跨境流动也更显高效。深圳人行指导金融机构开辟绿色通道,提高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相关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仅2月上半月,深圳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09.73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进出口业务170.44亿元、直接投资业务15.67亿元、跨境融资业务5.58亿元,为企业跨境人民币资金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编辑 许舜钿